学生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的具体表现——转载于全国教育网站
作者: 陈代琼 (初中数学
资阳市初中数学503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0 / 282
发表日期: 2012-11-11 15:00:48
|
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或活动是学习.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主体素质是学习成效的主要决定方面.因此,可以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角度来把握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学生个体差异变量.具体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带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例如:面对问题,有的学生较为冲动,有的学生较为慎重:有些学生不管他的伙伴怎么想而自己作出决定.有些学生则依赖于教师或伙伴的指导:有些学生主要通过听觉系统来学习,有些学生则只要通过视觉系统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做或模仿来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而有些学生喜欢在小组中学习;等等.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它与学习能力同属于学习的操作系统,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在与:学习能力有高和底,好与差之分,只有一个维度;而学习风格一般是根据二极来描述的,存在类型的不同,不太好作好坏之分。但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者在:
1.
记录型学习者
这类学生更倾向于用笔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能更好的记住所书写的内容,并在以后经常翻阅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同时他们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重点和难点作出标记,以方便以后的学习。
2.视觉型学习者。
他们记住知识的最佳方式是亲眼见到。电影、教育电视及博物馆展品会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学习。
3.动手型学习者。
这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较多的身体活动参与,才能记住课堂教学的内容。动手项目,如模型制作以及节目表演,是其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
4.自由型学习者。
这类学生在不太严格的学习中,成绩突出。躺在舒适的软椅上,也许比书桌和直背椅子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伴音型学习者。
这类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用声音作为一种背景,才能更好地集中思想。一些电台播放的摇滚乐会促进他们学习,而不会干扰他们。
(二)内部动机差异
这里主要指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学习动机是用来说明发动和维持学生某种学习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它由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构成,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对教学个体的认知过程,但通过发起或中止,增强或削弱认知活动,间接地影响认知过程.虽然学生都在努力学习,但其动机系统却可能彼此相异.有的人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内部动机,而有的人则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外部动机.当然,理想的学习动机构成应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辅以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应主要建立在对学生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因为过分追求外来的东西往往容易导致学习的功利主义,奖励一旦得到,深入学习的愿望随即就会消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动机的强弱程度上,一般来讲,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不利于学习的有效开展.过强的动机水平往往使个体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处于极度亢奋状态,反而对学习起到干扰作用;而过弱的动机水平往往使个体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也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太多的意志努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实际状态及其个体差异,并及时采取教育措施给予调整.
1.父母长辈们的期望
学生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经常教育他们说诸如此类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再走我这条路了!”“你一定要给我争气呀!”“好好学习,你未来的生活就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的话听下去,对学生心理的正常成长是极端不利的,做为家长我们要有个合理科学的规划而不是每天的叨唠。否则,太高的期望植和唠叨只能招致学生的叛逆,亲子关系紧张,恶化,最终所有希望成了泡影。
2.
健康良好的竞争心理
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竞争心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教育学生对竞争心理要有一个科学认识。要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但是,关键是正确对待失败,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无须气馁,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
3.
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心理
学生中有部分人对自己充满自信,他们认为自己行,可以在相同的事情中做的比别人更好,正是这种心理让他们不甘人后,努力学习。这种心理若引导的好那么对他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但我们也要知道若这部分同学心理素质不过硬,也很易崩溃,变的碌碌无为。
(三)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性学习能力是学习主体的智力和多种能力在其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预习能力,听课能力,复习能力,作业能力,考试能力,检索能力和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检索能力和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是传统教学中相对比较忽视,但在当代教学活动中却应该特别关注的内容.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一种元认知能力,与前述学习主体知识结构中的策略性知识相对应,这种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习主体能否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及其进程,是整个认知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大力倡导"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习"的当代社会,这种能力必然为人们所反复强调.检索能力是指个体从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检索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和准确率获取什么数量和质量的信息,将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活动成效的关键.
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偏爱自然学科,数学成绩好,两者呈显著的正相
关,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则偏爱社会学科,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动物更感兴趣。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场独立型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由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场依存型的学习着则表现得较为谨慎,不愿冒险。
2.
冲动型和沉思型沉思型
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3.
整体型和序列型
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而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由于他们通常都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只是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
总之,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表现多种多样,因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为此要求老师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不同而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