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3 Let’s celebrate!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11-10-22 16:53:32)
标签:

课题心得

杂谈

分类: 课题组研究心得、文章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3 Let’s celebrate!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金坛市尧塘中学 雷春菊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中外的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及其庆祝方式,并且让学生谈论各自最喜欢的节日。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演示法、交际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情况,但用英语表达时会遇到障碍,老师适时给予指正,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做游戏,分角色表演对话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从课本上了解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再看屏幕上显示的图片,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这既能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量力而行,这个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就是增、减、改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大多数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设计科学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形象,去体验,去创新。当学生答完题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时,他会由此获得成功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在课堂上,我们要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以真诚、坦率的态度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能轻易给予学生有压抑性的批评。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的学习,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实际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亦称小组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然的互动环境,使他们的认知行为得以顺利发展。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认知层次,促进认知的发展。由于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此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也更益于体现个体的学习风格。 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分组合作学习既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人该承担的责任。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并设法让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分组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适用于语言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激励学生敢于在大众面前开口说话,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交际能力,使他们各尽其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轻松有趣地体验和运用他们所了解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使用体态语言,优化英语教学。

 

    课堂上使用的体态语,是指老师用目光、手势、表情、姿势等身体动作表达意思的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体态语能充分反映出教师本人的气质和人格,会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目之中。教师为人师表,他们的体态语就是身教的一种形式。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师承、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给学生做出榜样。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很多,但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体态语了。教师的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个手势,都能很好地起到与学生交流情感、融合心灵,为他们扫除疑虑、鼓起信心的作用。将体态语引入课堂教学,能增强有声语言的传递力度、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能对教师的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等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手势等让口头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环境主要是靠教师来创设的,如果教师上课时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一个逼真的表情、一个准确的手势、一个精彩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兴致勃勃、乐于感受、乐于领会,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行为的制约,如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目光亲切、教态洒脱自然,就能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教学效果就会提高。本堂课中,我巧用体态语,安定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上来,我用和蔼的微笑做引导,来创造亲切愉快的课堂气氛,对积极思考、努力学习的学生,报以会心的微笑,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鼓励。

 

活力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全面的知识,需要教师认真地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进入多方位、多学科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英语课堂。

 

 

 

 

 

 

 

 

 

 

 

 

 

 

 

 

9B unit2 grammar反思

金坛市尧塘中学 雷春菊

[描述1]:《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语法部分,有一段内容为学生参观博物馆,一位学生指着老虎和蛇说:what dangerous animals! 导游说:but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is the mosquito. 我顺势一引,“do you also think the mosquito is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有同学说”yes”, 也有同学说”no”, 我马上又问,”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起先学生的回答都很合乎逻辑,如老虎狮子等,接着有个学生说,“i think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is the dog because it can bite me. ”,我听后,大笑,学生们也笑了,但是我还是接纳了他的观点。其他同学大概受到了影响,马上有人接着说是苍蝇。接着好象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似的,不断的有人举手,答案也很精彩,有说是鲨鱼、有说是鳄鱼等,要知道这些单词书本上是没有正式学过的。然而还有同学手举得高高的,想回答……,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今天发言的气氛真是好!

[描述2]:《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主要是关于动物,在一节课上,我提出一个问题,”what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两人讨论后发言了,答案都不错,也都有理由:

 

i like pandas best because they’re lovely.

 

i like monkeys best because they’re clever.

 

i like cats best because i have a cat in my home.

 

……

    好些同学都作了回答,答案也都很个性化,我已经有点满意了。但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女同学想说又不想说的样子,我马上请她回答,她说:i like octopus(章鱼)best because my name is zhang yu(张瑜).我听了几乎要叫绝起来,我佩服她回答问题的独辟蹊径。

[描述3]:《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的复习课,我想让学生把整个单元中所涉及到的”amazing things ”都串起来,于是我提问,”what amazing things do you know? ”,我担心学生前面学过的都忘记了,说不出什么。可学生非常的踊跃,有的说到了书上提到的内容,如蛇用耳朵听、有种青蛙是有毒的、大象用趾尖走路、长颈鹿的脖子和人一样有七根骨头等等。在一些学生的带动下,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他们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搬了过来。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讲到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如最大的动物是蓝鲸,马是站着睡觉的等等,许多知识我也不清楚,只得虚心聆听。学生已经说出许多后,可还有人举手。后来我只好打住了。

[反思]: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上教学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要想把这种单边活动转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则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他们陈述自己的见解,让我们更多的聆听到他们的声音。那么如何才会听到学生美丽的声音?

   一、问题要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中,泛滥成灾的是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需要的,它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打好英语基础需要扎实的语言训练。但这类问题答案相对单一,缺乏更多的信息交流,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中若长期只有封闭性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和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开放性问题不求答案唯一,而求答案丰富多彩,即能拓展,就会有个性,我们就能听到学生个性化的声音。开放性问题联系学生的主观见解、实际经历、生活体验,使英语教学从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转变,从只见教材不见人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转变,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开放性问题让人有思维的冲动,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是深层次的参与。有专家说:课堂上,哪怕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这节课学生参与的层次就提高了。只有有了思维的参与,才会蹦出思维的火花。

   二、反馈要有激励性。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以往我们一直强调参与

面要广,参与人数要多,为了追求所谓的快节奏和训练学生快速思维能力,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向学生,很少会在某个学生这边作些停顿,老师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至于学生到底回答了什么,怎么会这样回答的,老师都没多关注。而且传统的反馈基本为“good”,“excellent”,“never mind”,”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等,但这些无关痛痒的反馈已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和评价学生的回答。(高慎英、刘良华)

 学生回答错误时或有困难时,老师干脆而生硬的一句”no”“sit down”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若老师能容忍一下,给予知识上或情感上的鼓励,或允许他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这会给他莫大的安慰。只要他回答了,他就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

 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倾听,教师不仅在关心问题的答案,也同样关注着学生。如当学生有精彩回答时,我一定会再大声强调一下,说,“he/she says/thinks/is…”以表示赏识。又如一次,一个学生说:”i couldn’t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 .” 我马上接口补充到“but i could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学生听后竟然大喊哇!这种真实、真诚而又平等的反馈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传出学生美丽的声音。

[小结]:有时气氛热烈时,有太多的学生想发言,让说还是不让说?不让说吧,学生很扫兴;让说吧,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所以有时有点矛盾。但我以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自由的,不必只拘泥于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只要时间花在学生上,只要课堂充满了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尽可以放开手脚去尝试和探索。当然教师如果能够在高潮时结束学生的发言,并顺利过渡到其它环节是最好不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