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甜心先生

(2009-02-06 21:42:26)
标签:

教育


                                  甜心先生

    初六下午去上班,下楼觉得手冷,才发现手套没有带下来,懒得再上楼拿,径直朝外走。走了没20米路,刚转过一个弯,忽然听见后头有儿子的声音叫妈妈,有点儿奇怪地回头一看,真是他,手里高高攥着我的手套奔过来:“妈妈,你忘带手套啦!”
    哇,那一刻,真把我给感动得······
    他只穿了毛衣和背心,连外套都没顾上穿。我真怕把他冻着了。
    “谢谢你,快回去。”我着急地催促他。
    “再见!”
    一溜烟地奔回去了。
    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觉得儿子长大了。
    过年这七天一直在电视上给大家讲幸福的故事,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这里呵。
    边走边美美地回味着这幸福的一幕,忽然就想起了一部老片的名字:甜心先生。
    我家的甜心先生颇有点儿淘气。为了教育他,我不得不博览群书,和他斗智斗勇,即便如此,他那些顽固的坏毛病,还是常常让我苦恼不堪。但甜心先生也常常表现得十分孝顺。比如,外婆在沙发上睡着了,他会拿毯子去给外婆盖上,外婆累了,他会主动给外婆捶背,还给外婆洗脚!再比如,我出门时,他会提醒我把包的拉链拉好,有时还附赠一句开车小心点。家里有谁身体不好,他会端茶送水。他还喜欢烧西红柿炒鸡蛋给我们吃,有阵子还天天抢着洗碗,挺爱劳动。这么一想,送他一个甜心先生的雅号也不为过。
 
    其实,甜心是需要培养的,爱的表达是需要学习的。
    甜心先生对我的那些叮咛话儿,几乎就是外婆的翻版。
    有次看一个台湾女作家的文章很受启发。她曾经苦恼于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于是一次崴了脚时,要强的她一反常态,开始要求女儿的帮助。上下楼梯不方便,也不像往常一样硬撑,而是故意要女儿来扶她,还让女儿帮着倒水喝。几个月里,她的脚一点点好起来,女儿也变得会疼人多了,走下台阶时,还会小心翼翼问她脚疼不疼。
   
    我们常常认为爱只要有心就行,殊不知,爱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爱的心思也需要机会来学习提高。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如果说一个人不懂得或者不够关爱他人,那么只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缺少关爱他人的意识,要么不缺少意识但缺少习惯,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属于后者,明知道应该这么做,却不知道从何做起,细节上总是挂一漏万,或者想不到,或者事后想起,后悔莫及。
    所以,教育既要培养意识,更要培养习惯。习惯养成了,意识自然也就有了,所谓习惯成自然。

    有个培养甜心先生的小诀窍,是一个朋友传授的经验:得学会示弱。
    示范,一般来说为人父母都懂,也都会注意,所谓言传身教,小孩爱学样,家人之间互相关爱,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接受了这条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规则。可是说到示弱,很是容易被人忽略。示弱,`或者说,卖个破绽给孩子,让他有机会保护你,关心你,孝顺你,让他有机会练习爱的表达。
    如果说示范是在培养意识,那么示弱就是在培养习惯 。
    父母常常习惯于大包大揽,把所有的苦留给自己,把所有的甜留给孩子,对孩子百般呵护,很少主动要求小孩为大人做什么,甚至于小孩想要孝顺父母,也常常受到善意的拒绝。比如孩子提出帮忙做点儿家务什么的,常常得到这样的回答:好好做功课去。再比如那篇著名的《妈妈的妈妈也爱吃鱼头》。一桌人吃饭,发现妈妈老吃鱼头,孩子以为妈妈就是爱吃鱼头,后来外婆来家里,也抢鱼头吃,才明白,原来妈妈总是想把好东西留给孩子。
    其实,如果孩子主动把鱼肉夹到您的碗里,不妨高高兴兴接受。高高兴兴接受孩子的孝顺行为,其实就是对他的付出的肯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关爱他人的成功体验。嘘寒问暖、疼惜别人,这样的练习多了,被肯定的次数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特别是培养小小男子汉,得让他觉得自己强,觉得有人需要自己疼惜,他才能成熟起来。如果他总是习惯依赖着父母,不需要为家里的生活操任何心,也不需要任何付出,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擦一次桌子,他怎么能负起责任,从小男孩变成男子汉呢?

    别因为他小,以为他不懂,或者没能力,就对他没要求。他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何况,小小的他其实是很乐于做这些事情的,因为他从你们的微笑和赞许中得到了回报和鼓励,这些快乐的经验在他的内心植入了一条自然法则: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甜了别人的心,也甜了自己的心。
   
    话是这么说,我也常常忘了示弱这一条呵,而且甜心先生的闹心事还真不少,我不是完美妈妈,他也不是完美孩子,咱这也算是边学习边总结边讨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