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参加《商务时间》录制有关富二代的话题讨论。
中国富二代也渐渐成长起来、踏入商圈,他们会不会是败家子?他们能否超越父辈?
我很同情富二代
对传闻中的富二代是什么印象?
此话题让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穷人对富人的想象:想吃红糖就吃红糖,想吃白糖就吃白糖。对富二代的简单想象:想开什么车就开什么车,想住别墅就住别墅,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可是,说真的,我很同情他们。
因为:曾经缺乏,才会满足。快乐的到来需要不快乐的的铺垫。而他们最大的遗憾和问题就是什么都不缺。
因为:能够取舍,才有快乐。有权选择,才有自由。而他们最大的包袱,最无法选择的就是家族的财富和责任。
他们和工薪阶层一样:想不赚钱都不行!而且还得拼命赚,以防背上败家子的恶名!
可怜的富二代!我想问他们:你快乐吗?你自由吗?你能选择你的爱人吗?你能选择你的职业吗?你对你的人生有多少操控的权利?
富二代不见得是败家子,败家子却多是富二代
据调查,在台湾,157个家族企业在继承前后财富蒸发高达40%。在香港,这个数字是80%。《华尔街日报》统计,西方家族企业在第二代继承过程中,90%企业最终失败,剩下10%中,只有30%直接由第二代接手,70%都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另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虽然统计数据有出入,但看起来家族企业的传承前景都不太妙。
不过要将家族企业衰亡全都归咎于富二代败家显然不科学,因为做企业总是有死有活,不管是不是家族企业,能在30年50年后屹立不倒的企业本来就是少数。要更加严谨地研究这个问题,就需要去统计非家族企业在30年50年后的存活率以及财富增长率。
我想,就如同天才和蠢才都是极少数,芸芸众生中大部分是你我这般的庸人。富二代也是,坐吃山空不学无术的是少数,勤勉好学出类拔萃的也是少数,多数是书读一点,装个门面就行,事做一点,别太辛苦就行。
富二代不见得是败家子,但是,有数据却表明:败家子多是富二代。《商业周刊》引用某调查:美国70%破产者是富二代。不是因为物质资源太少,而是自幼供给太丰富,甚至过度。但人只有在供需平衡时才会幸福,过度供给并不能让他们满足,反而让他们失落。因为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动力。他们缺乏人生目标,不肯刻苦努力。最后以破产告终。
这个数据我相信。因为败家得有家可败,穷人是没多少家业可败的。富一代白手起家打的天下,知道江山来之不易,会珍惜,会努力。而富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什么需要努力争取,财富,可以是资源,但也可以是毒素,让人懈怠。
有个故事讲:一个老汉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对儿子说,如果你能自己赚钱,我就把家产都留给你。儿子很懒。第一天,儿子问妈妈要了二十个铜板,交给父亲,没想到父亲看也不看就扔进了火炉里,第二天,儿子又问妈妈要了些钱,交给父亲,没想到父亲还是看也不看就扔进了火炉里。第三天,儿子终于出门找了个苦力活,赚回来二十个铜板,老爸还是看也不看就扔进了火炉里,这下儿子急了,不顾一切伸手去取。老爸哈哈大笑,说,只有自己赚来的钱才心疼啊。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越是辛苦获得的东西才越会珍惜。家业也一样。
富二代能超越父辈吗
难。
中国的富一代,大部分出身都很穷,穷则思变。贫穷成了改变命运最大的动力。娇生惯养的富一代,即便是见过父母创业辛劳的富1.5代,即便有着传承家业光宗耀祖的远大理想,可是,能想象爹妈当年吃不饱肚子的饥渴吗?你经历过一家人挤一间10平米房的窘迫吗?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你不会有父辈这样强烈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的没有退路的决绝,没有这样饿红了眼睛的野心和欲望,也许你确实比父辈更有知识会说外语有MBA文凭,也许父辈给了你一个更高的起点,可是,你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豁出命去干,如果你也能玩命,那就有了超越父辈的可能性。
另一个可怕的地方是,富二代缺乏失败的经验。富二代从一开始就被放在了一个高起点上,很多人直接从学校变成父亲的左右手。高起点本来有助于高瞻远瞩,但是没有经历过失败的考验,没有经历底层的跌打滚爬,没有磕磕碰碰,没有风吹雨淋,一旦遭遇真正的危机,他们能有多少能力去面对?
有哲人说,成功只是爬起来比摔倒的次数多一次。很少摔跤的人一旦摔倒,往往爬起来的速度会比摔过很多跤的人要慢一些。从来不犯错的人一旦犯错,很可能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次犯错,每一次摔跤,其实都是在积累生存的本领,这些本领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父辈无法言传的,只有靠实战得来。
还有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富二代生活在富一代的强势之下,他们有多少独立的见解?有多少父亲能像方太的富一代茅理翔一样“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有多少儿子敢像小茅一样和父亲约法三章,原先老人一个不用?
在现场,我问俏江南的富二代汪小菲,假使你很爱一个女孩子,想娶她,但是母亲不喜欢她怎么办?他马上回答,我会想办法让她改掉缺点。在第一反应中,他并没想到要去说服母亲。后来在我们的提醒下,他才表示也会和母亲进行沟通。我这么八卦,其实是想从另一个侧面观察小菲的独立性。小菲是个孝顺的孩子,毫无疑问,可是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他需要独立的判断,需要离开母亲后的自信,好在他还年轻得很,还在留学时打过工,比一般的富二代经历已经丰富得多,他需要的是挫折和成长,母亲需要的是放手和信任。
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