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很不方便,却因此多了时间看书健身,也好。今天在办公室改明天录周末版的方案,顺便上来更新一下。
明天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关于感恩。
最近连出了几条关于感恩的新闻,先有河南省慈善总会推出道德协议,要求受助学生承诺工作之后自愿捐款。后有湖北襄樊几名受助大学生因为不感恩被停止捐助。那么是不是接受捐助就必须有感恩的表示?甚至需要用协议来规定报恩行为呢?
那份道德协议是这样约定的:“受助者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有能力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自愿向社会公益基金捐赠善款,用以帮助其他生活困难的学生。”
这份协议已经经过了修改,本来的要求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要回捐不少于受助数目的慈善资金。
400个目标捐助学生中,据说只有13个人签定了协议。到底实际情况怎样,明天还得问问河南省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
而被停止捐助的那三位大学生,判定他们不感恩的理由是,一年里没有写过信,打过电话,没说过谢谢。
或许是这样的例子太多,才有了道德协议的出台。主事方希望以此来唤醒感恩之心,约束感恩行为。
有人说,感恩是基本的常识,咱们中国人不是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人说,无论是道德协议还是取消捐助,都是在强求爱的回报,是“道德枷锁”,“道德勒索”。
感恩是道德的义务还是内心的自觉?感恩要不要大声说出来?要不要写下承诺?
捐助人被怀疑折磨着,付出的爱心如石沉大海。
受捐人被自尊折磨着,接受爱心是否就失去尊严?
我倒是很想问那些好心的捐助人:说一声谢谢有那么重要吗?
也想问接受捐助的孩子:说一声谢谢有那么难吗?
社会本来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你会发现在帮助别人时,能不能得到一声谢谢并不重要,同样如果常怀感恩之心,那么你也会发现在你得到帮助时说谢谢也并不困难。一声谢谢,不是行善的目的,同样也不是感恩的全部,让爱心传递、延续,润泽、回报社会,这才是慈善的意义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