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说:中国电影靠的就是商业救市,而不是艺术。
贾樟柯说:在这个充斥“黄金”的年代,有谁还在关注“好人”?
贾樟柯说:在这个充斥“黄金”的年代,有谁还在关注“好人”?
《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峡好人》选在了同一天上映,命运却截然不同,前者在一片骂声中创下票房奇迹,国内票房接近3亿,后者虽然捧回了金狮奖,在国内却只有200万的票房。
是谁害了“三峡好人”?是“黄金甲”?是不识货的观众?是院线的厚此薄彼?还是,市场那只无形又无情的手?
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这便是中国电影无法摆脱的宿命吗?
不可否认大片的力量。2006年全国票房比2005年增长了30%,且国产片的市场份额比进口片高10%。而在去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排名前9位的都是超过2500万的中大型投资,《黄金甲》《夜宴》《霍元甲》和《墨攻》四部古装片占了年度国产片票房总收入的36%。如果没有这些商业大片,断断不会有前面那两个令人振奋的百分比。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电影观众,我们需要更大的电影市场,我们还要和进口大片抗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追求艺术。如张艺谋所说,现在的电影面临全球化的复杂问题,必须保持工业体系的良性循环。
可是,艺术电影还应该有人去拍吗?电影的价值判断应该以利为先还是以艺为先?商业大片除了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还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充满人文精神的作者电影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植?
于是,请来了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帅、最近热映的《大电影之数百万》导演阿甘和一众圈内人士参加大家看法周末演播室的讨论。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却是一个现实的话题。但我仍然没想到,场上的交锋会如此激烈。事实上,化妆师告诉我说嘉宾们在化妆间已经开始了争论。我敬佩的小帅导演,之前坚决表示不希望在辩论中提到任何具体的导演和电影,我遵守承诺,小心发问,不让他为难。可是后来,小帅导演却情不自禁地说起了对张大导演的不解,说起他带了人去看《青红》,只见观众都在买《星球大战》的票,看《青红》的人数寥寥,让他很是难过,说起现在拍电影都得靠别的渠道挣钱,而不是靠电影院,说起和贾樟柯一起喝酒,感慨说哪天咱也弄个大片,日子好过一点,足见得一名导演要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有多难!
也许,商业利益压倒一切,是产业发展必经的过程,但电影毕竟不完全是商品,也是艺术,作为观众,我们不仅期待电影院里的享受,也期待走出影院时,心灵仍余感动。也许,我们可以说,等到产业成熟了,像好莱坞,既可以有动辄几亿投资的大片,也可以有小投入的独立制作,只要水准高,都会有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可是,我们这些坚持艺术理想的导演们,能坚持到那一天吗?或者,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他们早已经不得不承认,检验电影成功的唯一标准是票房,检验导演牌大不大的唯一标准是他能拉到多少投资,或许,他们也早已经不得不向“黄金”投降,只余“千里走单骑”的感叹。
先写到这里。
周末8点。CCTV12。大家看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