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侠的影子

(2006-11-21 22:08:07)

今天要改明天录像的稿子.没时间多写.刚才在文件夹中翻到一篇陈年旧文,读着竟然有点儿把自己都感动的意思.贴上来与朋友们分享吧.冬天真是个让人感怀的季节呵.
 

侠的影子

13岁,我第一次读武侠,读的是《射雕英雄传》。

17岁,我看完了金庸先生的全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过,书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古怪精灵、做得一手好菜的黄蓉,并且想起她来总是翁美龄版的扮相。

19岁,我看了古龙,记住了六条眉毛的陆小凤、有三个红颜知己的楚留香,还有,老是鼻子过敏的胡铁花。

21岁,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经没有什么武侠书是我非读不可的了。

侠的影子,留在了身后。

少时,读武侠被认为不是一个好学生干的事,刀光剑影、儿女情长,既于写作无甚帮助,又助长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被师长发现,少不了是要挨骂的。我也常常为读这些“不务正业”的书误了功课,只好在第二天的早自习上拼命地赶作业。

进了复旦,一个被认为是好学生云集的地方,却遇到不少热衷武侠的朋友,连写情书都恨不得把自己刻画成满月之夜持剑狂奔的侠客!校园小报上的作者不是“西门吹雪”就是“小李飞刀”,沙龙里常常是“以武会友”,金派古派见面动辄一场“华山论剑”。呵呵,当真是物以类聚,不多时,身边便有了一群“侠友”。记得有一阵子,一位乖巧玲珑、最不像“习武”之人的室友借来了九本装的《天龙八部》,说是要补补课,于是寝室里人手一册开始“学习”,我也美滋滋地偎在床头“复习”了好几天,享受不求长进的纯粹的读书之乐。

侠的故事、陈淑桦的歌、东区门口的霉干菜饼,是青涩年代的深深记忆。

毕业多年,彼时的同学少年,或已是巨贾腰缠万贯,或是当了“现管”实权在握,或是嫁作商人妇吃用不愁,更多的则是平平常常,过着琐碎、实在却又美丽的小日子,谋生之外也谋爱。聚首之时,谈的不是如何发财,便是某人结了第几次婚,要不就是哪家添了宝宝。谁好意思提起那份已然了断的侠的情缘呢?那不是很幼稚可笑很格格不入吗?倘使真这样做了,回头想想,也会觉得自己很傻吧?

俗世的人,只能享有俗世的乐趣,或者,忍受种种的无趣和无奈。

没那么好运气,拣到武功秘籍碰上世外高人,功夫还得一天天地练,遇到不高兴的事情,第二天也得去上班,还要养家糊口呢。至于惊心动魄、海枯石烂的恋情,就算有,你也未必消受得起。

那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最真实不过了。

终于某一日,我们相约去唱卡拉OK,有人点了《沧海一声笑》: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大家都跟着轻轻吟唱。

风随刀起的梦。白衣胜雪的梦。快意恩仇的梦。爱恨深重的梦。在一间KTV包房里,在红尘中,回到了已不再年少的心里。

知道在我们心中,仍然留着侠的影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