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看林语堂先生的一篇文章说,看一家人爱不爱干净,只要看这家人用的擦桌布干不干净就可以了。如果这家人用的擦桌布宛如咸菜干,那不管他家的客厅里拾掇得有多整洁,实则平素必定不拘小节;如果这家人连擦桌布都很干净清爽,那么这家人一定很注重卫生。
道理很简单:洗脸、擦手用的毛巾,因为和肌肤直接接触,一般人家都会比较重视,即使平时换得不勤快,有客人来时,通常为了面子也会换条新的挂在架子上,可桌子底下挂着的擦桌布可能就不一定记得换或者干脆是舍不得换了——所以擦桌布最能反映一个家庭的卫生习惯。
同理,看一处公共场所干净不干净,管理得好不好,就看厕所。常见有些餐厅装修金碧辉煌,大理石光可鉴人,桌布白得没有瑕疵,到洗手间一瞧,却是臭气熏天,抽水马桶没一个好使的,要不,就是没手纸。要不,就是烘手机坏了,成了摆设。再要不,地上又脏又湿,让人不得不踮起脚跟走路,还得小心提防不要摔跤丢人才好。
而有些厕所,虽然装修简单,推门进去却是干干净净,如厕需要的物品一样不缺,角落里还点着一柱香。更体贴的,洗完手还会有服务生殷勤地递上毛巾或者擦手纸,临走还要提醒你脚下留神,当心台阶。
厕所好用不好用,显的是管理水平,是管理者的文明水准。厕所会用不会用,那显的就是个人的文明素养了。
厕所人人要上,却不见得人人会用。常见厕所门后贴一字条: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可是很多人还是走得太匆匆忘了该冲冲。还常见告示:请勿蹲在马桶上如厕。可是马桶边上全是黑乎乎的脚印。——我一直不明白这些人怎么平衡能力那么强,不会摔到马桶里去。
某日在首都机场排队等候如厕,闻某女子关门聊电话,兴高采烈说着蹩脚英语,惟恐人家不知道她有个外国男朋友。门外的人等得怨声载道,却不见门开,只闻声响。一屋子的人全都欣赏着那扇小门后的口技表演。10分钟,或者更久,此女终于开门见人,一手拉着拉杆箱,另一手拿着手机——居然还在讲电话!这电话粥岂不是太臭了乎?
擦桌布也好,厕所也好,说起来都是上不了“台面”出不了“厅堂”的小节,唯其小,易遭忽略,唯其小,却更可见真性情、真素养。
前一篇:小撒当了蜘蛛人,侯丰当了挑夫
后一篇:重拍《红楼》是自寻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