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迎教授"说书"

(2006-07-21 10:40:41)
易中天教授火得“如日中天”了!和10年前《读城记》热卖成名不同,这次图书只是衍生产品,易教授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电视明星!不过,骂他贬他的人也不在少数,说他没文化、说他误人子弟、说他不务正业、说他“满嘴跑火车”、说他俗···哎,还是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既然易教授都成了“现象”,有人追捧有人骂,也很正常。
 
易教授被批得最多的是他在讲坛上的说书风格,有人甚至取笑他应该去《曲苑杂坛》,我却有感于易教授说书的难得,忍不住想讲几句。
 
说实在的,看了那些批评文章,觉得大部分都很无聊。本来易教授也没自封大学者,也没拿品三国去申报学术奖项,上电视给我们讲讲他感兴趣研究了一番的三国,你非要拿学术人格、学术品位来评价他在电视上的表现,那就好比是一个人穿着休闲装牛仔服,你还硬说他没打领带,没品位!——谁没品位呀?当然,肩负向亿万观众传播知识之重任,易教授自然需要严谨些,再严谨些,如何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如何把握绘声绘色之分寸,这都值得易教授仔细斟酌。但是,因为易教授借鉴了一些评书技巧,甚至于“大哭大笑”,便是“有失学者的风范和品格”“将文化庸俗化”。我倒想知道,所谓的学者风范,难道就是义正词严、不苟言笑甚至于面目可憎么?难道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说的就一定不是真理了么?学术上尚且有百家争鸣,何况是在非学术的“百家讲坛”上,为什么就不能百花齐放呢?更何况,百家讲坛并不是学术论坛,电视机前听的看的,是亿万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专业兴趣的老百姓,思想性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趣味性,谁愿意打起精神琢磨你的思想呀?
 
百家讲坛就如同科学家写小科普,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打底,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激发大众对科学或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加大众的知识,丰富大众的思想,因此和课堂上对学生讲课迥然不同,更不同于自己关起门来写论文,要达到传播目的,就得讲究传播技巧。如果说易教授表演性太强,太像说书,因而便是不自重,西方传播学上倒是有句话:Delivery is the  time of performance.传播就是表演时间。不管是易教授刘教授王教授,站在百家讲坛上其实都是在表演!要让亿万观众接受你的思想,就得会表演!
 
严肃不等于古板,学术不等于学究。
 
法布尔写《昆虫记》,用的是诗一样的语言:松树金龟子是“暑天暮色中的点缀,是镶嵌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饰”,萤火虫是“从明亮的圆月上游离出来的光点”···于是,就有人指责他使用的语言不庄严,没有学术气质,对此法布尔这样回应:
 
“他们害怕读起来不令人疲倦的作品,认为它就是没有说出真理,找他们这样说法,只有晦涩难懂,才是思想深刻。···然而如果说我是为了那些企图有朝一日弄清楚“本能”这个热门问题的学者、哲学家而写,其实我更是为年轻人而写,我希望使他们热爱这门被你们弄得令人憎恶的博物学。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极力保持翔实的同时,不采用你们那种科学性的文字,因为这种文字似乎是从休伦人的语言中借用来的···”
 
还有一位离我们更近的人文学者,如果他老人家能在《百家讲坛》开讲,必定拥戴者众,可惜老先生能讲的时候,还没有《百家讲坛》。这位老先生就是南怀谨。1985年端阳,南先生为《历史的经验》一书写了篇前言,说到这本书的缘起:
 
“既不从学术立场来讨论历史,更无所谓学问,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赢得大众化的会心思忖而已,不料因此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
 
虽然南先生谦虚之至,甚至觉得出书有欺世盗名的罪过,但是谁会否认《历史的经验》是一本有学问也好看的书呢?谁敢说,南老先生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讲历史,兴之所至、不成系统,就失却了大家风范呢?
 
教授做研究做学问,一为自我兴趣,二为传道授业解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端着教授架子不放,说话都要捏个教授腔调,无非以精英自居耳。就算易教授在说书,有几位教授能把三国说得那么有意思,让人晚上宁可不看碟听他说呢?就算易教授有哗众取宠之嫌,有几位教授肯这样放下架子,变着法子博取观众的喜爱呢?就算易教授媚俗,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没有一点娱乐元素,怎么吸引观众来听你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能有更多教授愿意说书,说得好书,想必会有更多年轻人在关心超女超男之余关心起历史文化科学来,想必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平也会因此而更有进步吧?
 
所以,作为一名还算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的观众,作为一名常常躺在床上看《百家讲坛》,希望边休息还能边长知识的观众,我举双手赞成教授"说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