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两天录大家看法,话题都和教育非法集资有关。
一则是山西某村为建希望小学,村委会向村民借钱,许诺较高的利息,可8年过去了,欠下那总共40万的债还没还。可怜这些村民,把积蓄全拿出来,以为是一次利人利己的投资,如今,别说利息了,本金都不晓得何时能回到手中。拿出去的最少也有1万——要知道,在那里五口之家劳作一年的收入也就万把元,要攒起一万的积蓄,没个三五年根本想都别想,如今却打了水漂。
更荒唐的是,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居然还把希望小学抵押给了村民,承诺如果村里三年还不了债,希望小学的房子就归这几户村民!他甚至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我还留了一手,这协议没公章、没日期、没公证,属于无效协议,村民拿不走学校的——这不是摆明了欺骗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吗?看到他那没事人的模样,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了,他在任上算把这事糊弄过去了,可钱还欠着呀。新上任的主任,用我费了好大劲才能听懂的土话在电话那头告诉我:两个月前被村民打了才知道还有这事,学校一定不能给村民,但村里没钱,没办法,只能解释。我也急了:村民需要的不是解释,是解决,那是血汗钱哪。村里不行,还有乡里呢?县里呢?
不过我今天写文章,不是为了要悲叹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混乱,村干部的素质低下和不负责任,也不是为了要狠狠谴责那位狡猾的村干部——事已至此,我们还有什么好骂他的?请读接下来这则新闻:
赫赫有名的南洋教育集团,曾经的中国民办教育的旗帜,2004年底还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唯一的“中国民办教育最佳品牌”,最高峰时,在全国拥有12所幼儿园至高中15年一贯制学校,2003年时总资产价值人民币13亿元,却在2005年全面崩溃。2005年入秋,到期的各校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从而引发全国南洋学校的挤兑——至年底,济南、青岛南洋学校停办,大同、洛阳等校由各地政府接管,南洋集团现任董事长帅建伦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定为A级通缉犯并被抓捕。各地的南洋学校,欠下学生家庭的债务少则五六千万,多则上亿。直到今天,除了济南、青岛、昆明的南洋学校已经通过资产变现基本或有望偿还债务,其他学校依然没有解决欠债问题。
比起山西那个小村来,航母翻船,影响面要大得多得多。但两起事件,却有诸多共同点:都因办学而起,都非法集资,最后都欠债不还,被害惨了的也都是普通人家。
山西的那位村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个骗子——这一点上,他倒很诚实;而南洋,则被认为是一场持续十年的骗局。
然而两场“骗局”的主导者,初衷却都不是为了骗财。村委会当然不是,南洋的创办人任靖玺,尽管他后来充分暴露了商人逐利保身的本性,把行将翻覆的南洋转让给了帅建伦,并匆忙移民新西兰,但我相信,他原本是希望把南洋办下去,而不是卷一票走人的,不然南洋不会有10年的风光,不会有那么多的师生仍在怀念从前的好时光。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欺骗?
南洋的问题出在教育储备金上。所谓教育储备金,是从1993年开始被民办学校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操作方式是,家长一次性交一笔钱给学校(不同阶段、不同学校从8万元~20万元不等),此外不再缴纳学费和伙食费。而收取的储备金,则由学校开设新校,或用于投资其他领域。待学生毕业之后,学校以投资获得的利润,或新生缴纳的新储备金,将教育储备金全额不加利息如数还给家长。南洋就是依靠教育储备金滚动做大的。但2004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教育储备金,对南洋而言,这就如同海神号遇上了惊天巨浪。
任靖玺终于没有等到民办教育的“放开”并最终和资本市场对接的那一天。
他不是没有试过。据他自述,从1999年开始,就试图向国际市场融资。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曾和南洋初步商定给予南洋2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和30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却被有关方面以“教育市场外资不得进入”的理由中止而失败。也考虑过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以公司的名义买壳上市,但是对于南洋而言财力不允许,而且还有“教育资金不得挪做他用”的约束。
最后,融资渠道没了,生源又由于公转民的冲击萎缩,一夜之间,大厦倾覆,旗帜倒下。
是欺骗,却是无奈的欺骗。
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市场的供需失衡,这些都是不能忽略的背景。虽然南洋最终还是被民办学校最怕的政策风险击中,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南洋才能成长起来,也因为这样的背景,民办学校仍然有生存意义。而山西从来不被人惦记的小村,如果不这样,希望小学能建起来吗?
我无意为肇事者开脱,我也相信,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即使有再好的出发点,也不能做违法的事情,相信结果重要,可手段的合法性更重要。
但是,仅仅停留在对个人道德的批判上,而忽略制度性的病因,我们仍无法脱离困境。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是没有的。既然政府财力不足,需要社会办教育,那么有没有足够的政策扶持?能不能用经济杠杆来鼓励企业办学?能不能有通畅的融资渠道?甚至,针对民校制度建设的不足,能不能有专门部门加以研究指导呢?
太晚了太晚了,明日要早起赶飞机回上海。打住,抛砖引玉耳。
前一篇:为美丽停工
后一篇:为什么中国生不出阿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