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家人灾难瘀青忙音汶川 | 分类: 地震ing | 
听他们说最朴实的话
——我院少数民族同学采访录
自地震发生后,我系已派出300余名学生参与抗震救灾活动,其中多名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是灾区)的同学,在灾难面前,他们主动请殷走上抢险的前线,谱写出一曲曲平凡而又光荣的赞歌。
扎西,一个豪放直爽的丹巴男儿,在灾难降临后,多次外出执勤,每次都是20个小时左右。他常常忍着疲乏通宵值班,有时回到学校帐篷中,身子一倒,很快就进入了梦乡。采访时,他带着一脸倦容告诉我们:“我母亲50多岁了,她也在前线做自愿者,我就算再苦再累,为了受灾群众也值得。”
仁央格珠,来自西藏,他曾三次出勤,不是在外维持秩序,就是抬运病人,嗓子早已干哑,身上更是有多处瘀青。他给我们透露:“这次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路途遥远,其二是想尽自己一份力,帮助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有一次我在医院执勤,感觉很累,一个小男孩拿着剥皮的香蕉送到我嘴边,大声说:‘警察叔叔,你吃!’ 当时我的心里热热的,又重新有了精神。”
斯诺,灾难发生后,家在黑水的他,电话一次次被忙音或暂时无法接通打断,与家人的联系就像断线的风筝让斯诺担心不已。记者问他:“既然担忧家人,为何不回家?”他说:“现在这里的人手紧缺,况且别人出钱出物,我什么都没有,就出力。至于家人,我相信会有人帮他们,因为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我们都是一家人,身上流的都是同样的血液,我现在能为他们做点事,我感到很骄傲。”
 
高树霆,来自阿坝州松潘县的回族学生,在2007年10月司法招警考试中,他考进了攀西监狱,却选择了继续留校学习。从5月15号以来,他已经连续三个晚上在市人民医院和市二医院执勤,每天回到学校一躺下便沉沉地睡去。我们的记者不忍心打扰,总是没有采访的机会,今天早上9点,他又从医院执勤回来,我们让他说说他的情况,他浅浅一笑:“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已,有人需要,所以我就去了。”
像他们这样的少数民族族同学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坚强的肩膀搭建起一座万里长城,与其他同学们携手并肩,共同前进,对抗所有灾难。
 
 

 加载中…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