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析“梦想中国”选手刘小乔之《What’s up》

(2006-06-19 07:31:38)
分类: 贺冰新老师的评论文章
评析“梦想中国”选手刘小乔之《What’s <wbr>up》
刘小乔外型给我的第一印象性格属于那种比较拘谨的类型。包括服饰和举止都比较传统,不够时尚。
在成都晋级赛歌曲《What’s up》演唱中,音乐一起,肢体语言表现力不够好,手在空中甩来甩去,没有控制。脚下走路的步伐也没有踩在音乐上,所以显得不够专业。
开口唱完一句,舔一下嘴唇,唱一句舔一下,这种动作在舞台上严格的讲根本不允许。
唱音乐、节奏、律动部分不好。这首歌的音乐节奏型是X  XX  X  XX | (弱  强弱   强弱)和X  X  XX  X(弱 强 弱 强)。刘小乔在演唱方面,没有让自己的声音在每小节里把这种细腻的强弱对比唱出来,尤其音乐部分是充分强调2、4重拍这个主题。由于小乔在演唱中气息属于一直向下沉的原故,使得他在声音上表现得连贯缺少动感,听起来没有与音乐节奏相融合在一起。音乐是流行的节奏,律动感强,突出2、4重拍。小乔则唱的声音平直,不能在2、4上做到有重拍。显然是,音乐是音乐,人声是人声,各不搭轧。所以像伍思凯说的那样,听起来不够时尚。
除此之外,由于小乔咬字不够好,嘴唇太松,至使声音听起来比较靠后。语言上缺少亲切感,很有美声的管状音色的感觉。因而缺少个性的问题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换气部分,流行音乐演唱,换气要根据音乐的节奏与走向换气。绝不能像美声那样,一口气唱两、三小节。那样要很憋,而且声音的表现力更直,不能够唱节奏。第一句从“25 years of my life and still/I’m trying to get up that”才换气,等于唱了两小节后才换气,应该是在 “I’m trying……”就该换气了。换气要在音乐空拍处,停顿处马上进行,万不可拖到自己已无能为力驾驭声音的程度,不仅破坏了声音的表现力,而且让自己会有大喘气,憋等问题的出现。
在唱高音部分,喉音比较重,没有头腔、鼻腔共鸣。听起来喊,不够轻松。尤其是“what’s up going on”的延长音,声音应该随着音乐的强弱去延长,如X  XX  X  XX,可演唱上声音是直的没有起伏,所以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很多歌手都存在的人声与音乐唱不到一起的问题:音乐伴奏是R&B,人声唱得是民族、美声的Pop;伴奏是Rock,人声亦是民族、美声似的Pop。
这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关。因为我们太多的教师认为,唱通俗一定要学好美声、民族。其实真的不是!流行演唱与美声、民族演唱之间,有太多的不同。气息、声音的要求,和声音方向,声音位置,歌唱理念,换气,肢体语言,表现力完全不同。
但是我个人认为小乔是个有发展潜力的孩子。他模仿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去听唱国外的歌,而且歌唱时,能够让自己的感情比较投入。演唱的流畅性也比较好。尤其,我听他唱的《遇上爱》就比较好。咬字清晰亲切,唱节奏也挺好。人声演唱与音乐轻松愉快的氛围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美声味基本上没有了,也有了自己的音色了,只是换气还是有些欠缺。总的来说,听上去好象是另外一个人演唱似的。所以,我希望小乔在自信的基础上能够更多地抛弃那些美声演唱概念去听国外歌曲中的节奏与律动,最好学习一下小打击乐提高节奏感。仔细听一下国外歌手的声音是即向前又不喊,而且自然,有力量,有位置。这样就可能获取更多新的方法和理念去唱歌。不要太介意批评,因为只有批评和建议才会使你更快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