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章(10篇) |
趣味染纸
撰写人:黄燕珠
2002、05在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案评选中获小学组一等奖.
[ 课型 ] 工艺创作课
[ 课时 ] 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知领域:初步学习染纸图案工艺知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图案与生活的关系,给学生以形式美的艺术享受,提高图案的欣赏水平和设计制作能力。
操作领域:掌握折、染方法与技巧。
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并一步激发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 教具 ]
(1) CAI课件, 范画及学生优秀作业。
(2)毛笔、剪刀、生宣纸数张、小水杯、色盘、彩水。
(3)展示学生作业时粘贴作业的底纸。
[ 学具 ]
每个学生准备四至六张生宣纸,一把剪刀,一块毡子。
分成组,每组三种彩色水:红、黄、蓝。
[教学重点]
学生能染出美丽的花样图案,能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一是同种色搭配;
二是对比色和冷暖色搭配。
水分控制:蘸颜色水的时间,
控制水分方法及空白处理。
折法:角对角折、放射折、平行折产生许多不同的图案。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和讲解解决)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安排好学生分组用具。
二、复习原色间色知识:
(1)什么是原色,有哪几种?(2)什么是间色,有哪几种?
(3)间色怎样调配出来的?请学生表演调色方法。
三、设疑引趣,尝试导入:
1、设疑: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桌上的几张白纸(宣纸)除了剪贴和画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美化一下?
2、猜疑:纸能不能也染上颜色呢?老师先来试一下。(师随意染)
3、引趣:学生分小组尝试染纸。
4、导入课题:趣味染纸
5、染纸工艺制作作品欣赏:(CAI课件)
花布设计、时装制作、花伞、围巾、手帕、壁挂等制作,具有色彩丰富、花样自然、变化无穷等特点。
四、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1、学折法:(板书:1、折)
A、“米字折”:师实物投影示范,生跟折,强调两次反折。
B、“对折”、“放射折”、“平行折”、“揉纸团”、“剪花形”等。
颜色的搭配:(板书:2、染)
A、分析各类物品色彩:
圣诞老人:以红色为主色调。手提袋:以蓝颜色为主色调。
布娃娃:红、绿色(对比色)皮包:黑、白相间(对比色)方巾:棕、深红色(两种比较深的对比色)
铃鼓:粉红、浅蓝(两种比较浅的对比色)——和谐。
B、分析其点、线、面组合的美,对称、不对称的美。
C、概括总结:一类是单色染纸,看起来清新典雅。
一类是彩色染纸,看上去绚丽夺目。(板书)
3、学染法:教师用较大的纸现场制作示范染纸图案的全过程。
A、利用三原色,以一种原色为主染,再换位置染另外的原色。
B、先蘸一种原色,重复蘸另一种原色,互相渗化出其它间色。
C、白色在图案中会使色彩舒服,恰当留空白会增加美感。
D、指压法:蘸颜色多,速度慢,渗透面积大。
蘸颜色少,速度快,渗透面积小。
E、染色的小窍门:
在颜色水中滴入2-3滴酒精,以增强颜料的染透力。
折时要一正一反折染时要挤捏,使颜料水把纸染透。
色水适当掺水,以保持染纸干后的色彩鲜艳明亮度。
4、揭法:
细致小心地揭开,放在毛毡上晾干。也可以把染纸贴在玻璃窗上,这样易干也较平整,切忌在太阳下曝晒。
5、生练习染:
A、生染,(有单色、彩色)教师巡视,重点补差。
B、评讲作品:单色作品、留白太多作品、染得较好作品。
6、欣赏、启发、讨论:
A、欣赏课本图例:
B、启发、讨论:折法不同、颜色不同,效果则不同。
C、生讨论,师参与。(板书:半字折、田字折、折扇折……)
D、反馈讨论结果,生展示不同折法的不同变化。
E、鼓励大胆创新,尝试新折叠、浸染方法。
还可以有折叠、卷、扎方法,也可直接用棉签或毛笔点画图案,也可以把纸对折一次,染对称图案,也可先剪后染或先染后装饰,几何形图案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都可剪染,效果很好。
五、学生再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边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
1、试新折法,用最美的颜色大胆地再染几张。
师巡视,先全班,再个别辅导差生,鼓励学生再进行创作。
2、强调注意事项:
浸染时着色范围要比原设计范围小。
主色和衬色面积要有所变化。
制作时,纸要折叠结实,用手或夹子捏紧。
3、贴学生作业,生自己进行纵向评估。
六、展评增趣,总结延伸:
1、展评:
师点评3张单色、彩色作品,鼓励有创新的作业,请几生谈谈体会或感受。把圆片贴在你认为最美最喜欢的作品下。
B、大家轻声讨论,师参与。
C、学生互评:为什么选这张?这是谁的?你怎么染成的?
2、总结,延伸。(生围在作品前)
A、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B、延伸:染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染纸的秘密还有很多,课外可以查阅研究,再尝试。
七、作业要求:
每人设计制作4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纸图案。用自已染成的图案布置装饰一期墙报。
评析:教学模式由“尝试——发现”替代了以往的“师教生学”,教师始终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研究者的角色出现。教学不再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或唯一目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也审美教育。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个教学原理:(1)合作教育理论,(2)暗示教学原理(3)评价方式的改变(4)成果向实践性的转化(5)课堂语言的优化。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原色间色知识:
三、设疑引趣,尝试导入:
花布设计、时装制作、花伞、围巾、手帕、壁挂等制作,具有色彩丰富、花样自然、变化无穷等特点。
四、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颜色的搭配:(板书:2、染)
布娃娃:红、绿色(对比色)皮包:黑、白相间(对比色)方巾:棕、深红色(两种比较深的对比色)
3、学染法:教师用较大的纸现场制作示范染纸图案的全过程。
4、揭法:
细致小心地揭开,放在毛毡上晾干。也可以把染纸贴在玻璃窗上,这样易干也较平整,切忌在太阳下曝晒。
5、生练习染:
6、欣赏、启发、讨论:
C、生讨论,师参与。(板书:半字折、田字折、折扇折……)
D、反馈讨论结果,生展示不同折法的不同变化。
还可以有折叠、卷、扎方法,也可直接用棉签或毛笔点画图案,也可以把纸对折一次,染对称图案,也可先剪后染或先染后装饰,几何形图案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都可剪染,效果很好。
五、学生再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2、强调注意事项:
六、展评增趣,总结延伸:
七、作业要求:
2002、05在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案评选中获小学组一等奖.
前一篇:学生美术作品获奖情况:
后一篇:透视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