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11202198212601422.jpg
由鲁迅原著、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改编的歌剧《紫藤花》剧照
W020111202198212750655.jpg
世界经典歌剧《茶花女》在厦门艺术剧院公演剧照。
【核心提示】
由文化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11月6日至29日在福州举办,在本届歌剧艺术盛会上,厦门歌剧大放异彩——由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排演、推出的中文版西方经典歌剧《茶花女》及校园版民族歌剧《紫藤花》获得了多个奖项,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郑小瑛教授还荣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的殊荣。
在本届歌剧节上,共有16部歌剧参评,厦门这两部歌剧一举摘得四项大奖:《茶花女》获得演出奖,《茶花女》中薇奥列塔(茶花女)的饰演者阮余群获得优秀表演奖;根据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改编的歌剧《紫藤花》获得剧目奖,《紫藤花》作曲者施光南获得优秀音乐创作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歌剧节众多参演专业艺术院团中,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是惟一一个民办的歌剧艺术机构,作为本届歌剧节最年轻的参演团体,去年6月才正式成立的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不仅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排演出两部歌剧,更在首届中国歌剧节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着实震撼了国内歌剧界。
让歌剧走近大众
11月12日、13日,经典民族歌剧《紫藤花》(歌剧《伤逝》校园版)在本届歌剧节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随后,郑小瑛教授应邀在本届歌剧节论坛上作了题为《让歌剧走进大众》的发言,其“让歌剧走进大众”的理念,立刻引发了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众所周知,歌剧是音乐中的“重工业”,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制作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只能算是奢侈品,其卖票所得难抵巨额投入,排演歌剧亏损几成定律。如此一来,“在群众中推广歌剧”就成了一句空话。著名作曲家刘振球认为,小制作的《紫藤花》为中国歌剧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该剧使用室内乐队伴奏,少量的演员,简单的舞美,不仅能极大地压缩成本,而且更便于走进校园、深入群众,发展此类便于走进校园和深入基层的轻型歌剧精品,值得中国歌剧界认真探索。
让观众听懂歌剧
“中文译唱”是郑小瑛教授“让歌剧走进大众”的另一个“妙招”。11月26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另一部歌剧——中文版《茶花女》在福州大戏院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彩。这部西方经典歌剧因为中文译唱,今年4月首次搬上厦门舞台便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扬,“让歌剧走进大众”成为了可能。郑小瑛教授表示:“中国观众欣赏西方歌剧首先得克服语言的障碍,近几十年搬上中国舞台的西方经典歌剧,几乎都用‘原文’演唱,观众几乎不知‘所云何物’,以致‘和者甚寡’。”
郑小瑛介绍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十几部西方经典歌剧被翻译成中文版,搬上了中国的舞台,仅《茶花女》就曾创造过在同一剧场连演40场、场场爆满的纪录,因为中文的唱词观众听得懂,剧目便容易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在本届歌剧节上,很多专家表示,西方经典歌剧《茶花女》中文版的重新推出,将重新点燃人们对用中文译唱西方歌剧的信心,中文译唱将成为国内演出西方歌剧的趋势。
民营机构创造奇迹
除了“中文译唱”,《茶花女》的“草根味”也让国内歌剧界耳目一新。为了培养歌剧艺术的氛围,这部歌剧在排练伊始便坚持使用福建“草根”演员,一些热爱歌唱,却从来没有看过歌剧演出、更谈不上在歌剧中饰演角色的“发烧友”,在《茶花女》中找到了自己价值。郑小瑛教授的坚持,不仅让一批非职业演员登上了从来不敢梦想的歌剧舞台,更让西方歌剧融入了厦门乃至福建的音乐生活。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仅有几位年轻的行政人员,他们个个身兼数职,竟然在一年多时间内排出两部歌剧,这是奇迹!”中央歌剧院著名导演李稻川表示,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的傲人成绩,使得众多“吃皇粮”的歌舞剧院相形见绌,“厦门歌剧”的成功,在于接受企业支持、不受旧体制约束的民营“歌剧中心”模式,当然,对这种模式而言,政府扶持与社会支援尤为重要,厦门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部歌剧明年将上演
虽然在本届歌剧节上成绩斐然,可已过耄耋之年的郑小瑛教授并不准备放下最心爱的指挥棒。这位对歌剧艺术情有独钟的指挥家把明年的歌剧日程都排满了。她告诉记者,明年,“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准备做三件大事:一是排演意大利喜歌剧《帕老爷的婚事》(又译《唐帕斯卡莱》);二是与台湾合作演出经典歌剧《蝴蝶夫人》;三是为大型民族歌剧《岳飞》招商引资。
《茶花女》和《紫藤花》都是悲剧,郑小瑛教授决定将排演的第三部歌剧换成喜剧。从歌剧译名上,就能看出她多么期待拉近观众与歌剧的距离,“这部歌剧的名字原来都译成《唐帕斯卡莱》,可看这个名字,谁明白是什么呀,于是我把它翻译成《帕老爷的婚事》,就是一老头想娶一年轻姑娘的故事……”郑小瑛说。除了《茶花女》,《蝴蝶夫人》也是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西方经典歌剧,对于这部歌剧的排演,“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采用了两岸跨海合作的方式,台湾方面有着非常齐备的舞美、道具、服装等演出硬件,而厦门方面则保证演奏乐团、歌剧演员等。郑小瑛教授透露,厦门观众明年就可以看到这两部剧目。
大型民族歌剧《岳飞》是旅加著名作曲家黄安伦为郑小瑛教授创作的一部歌剧,由于经费等种种原因,这部歌剧的曲谱被郑小瑛教授珍藏了几十年。为了将这部大型民族歌剧搬上舞台,郑小瑛教授决定为该剧举办别开生面的招商引资会。“届时,我们先把音乐部分排出来,也就是乐团和歌剧演员先到位,然后把一些热心文化艺术的单位请来,让他们先看看这部歌剧,如果有单位能够出资,这部歌剧的舞美等部分就有着落。相信观众很快就能看到这部精彩的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