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教育家 吴灵芬 的心声

标签:
合唱艺术合唱指挥五线谱绍兴文理学院吴灵芬中国 |
合唱艺术教育家吴灵芬的心声
老郑:
一.中国只有彻底学习五线谱,合唱的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五线谱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一个高度、音
(郑:在有170多个国外合唱团参加的合唱活动中,大家在一起学唱各国著名歌曲交流经验时,通用的都是五线谱,而大多数中国人却不识谱,完全无法融入通过歌声与世界各族人民交流感情的活动之中,只能在一边鼓掌傻笑。因此,学习五线谱,让中国人掌握一项比学会一门外语还要重要的与世界沟通的本领,应当尽早纳入国民音乐教育的小学教材之中!)
二.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优秀中国合唱作品;我们中国团队的合唱比赛曲目十分贫乏,而这一次的作品重复率大大减少,也是我很兴奋的一点;量身制作才能有适合不同学校和不同层次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只有有声乐和合唱经验的作曲家才能真正写出好作品来;绍兴文理学院合唱团唱的“五指山”和“仙境”是张以达和杨鸿年的作品,这两位都是有经验的合唱指挥。张以达的作品使用率很高,源于他从九岁就在合唱团里演唱;日本从六十年代开始要求合唱全面进入课堂音乐教学,至今已经有了上百位合唱作曲家;因而也有了世界一流的合唱团队。
三.
四.要开拓知识眼界,才懂得多元化音乐表现。我们国家这么大,每个地方的音乐都有迷人的特点,我们的指挥们因为读谱少,听别的合唱团演唱少,与作曲家沟通少,所以在声音处理上缺少了特点,把自己的民歌也唱成了西方式的“柔声”;连领唱也没有了中国人的“脾气”;这次有几个我参评的合唱团都出了这种问题,当然比起过去大家只会“喊歌”有了飞跃,而且我能理解指挥们都在注意音准;可是必须要让孩子们懂得我们唱的是哪个地方的歌,这种“情商”教育是指挥在训练孩子的时候必须注意的。可能合唱团有成立时间长短之分,但指挥心中必须明白一点:即“唱什么要像什么”。
五.我对中国少年合唱团要求很高,就是基于上述理由;孩子们第一次来参加排练如果歌声很漂亮、很高雅、唱的歌很好学,可能这个孩子就会因此下决心学习音乐了;所以搞孩子教育的朋友们要特别严格的把握歌曲的尺寸和修炼自己;我搞过近20年的儿童合唱教学,深有感触。所以我对少年团队的歌词内容所要求的音质和色彩都很挑剔,我也能从孩子的肢体语言是否自如和放松方面看出指挥对作品处理的深度。而外国指挥却只欣赏我们孩子歌声的“柔和”;所以我们常常在评分会上争论不休;当然评判长会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我还是希望老师们要看重自己的职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是无法用工资多少和“职称”高低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