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国际权威经典音乐媒体《人民音乐‘留声机’》的2008年2月号里,登载了厦门爱乐乐团的白皮书,还将乐团录制的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和杜鸣心作曲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献给鼓浪屿》,作为“国内著名乐团录音经典版本推介”,附在了杂志里;昨天,主编唐若甫转来了一份读者来信,谨转载于此:
寄件人: "Jo Hyo-roe"
<johyoroe@yahoo.cn>
收件人: letters@gramophone.com.cn
抄送:
主题: 读者来信
日期: Fri, 18 Apr 2008 10:22:16
+0800
尊敬的编辑人员们:您好!
这是我第二次给《人民音乐·留声机》编辑部写信了,上次写是去年11月份了,本以为会像其他杂志社一样,信件石沉大海。但是没想到的是编辑部把它发表在
2007年12月号的刊物上,当时我真是既高兴又激动。由此可见《留声机》是极为注重我们广大读者的心声的。
我订阅《留声机》已经一年了,每一期都令我爱不释手,权威的见解、专业的点评、最新的资讯,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2008年2月号的刊物中,有一部交响作品非常吸引我:刘湲的交响诗《土楼回响》,这部作品让我非常震惊,我震惊于我国当代有如此高水平的交响曲作品、震惊于地方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同时也震惊于我对我国交响音乐孤陋寡闻的了解。这首《土楼回响》我连续听了一个多月,音乐中作曲家对音乐语言的使用极为娴熟,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展现了客家人辗转南北发展奋斗的精神。就像题记中写得那样:“你们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如滚滚的黄河之水,执拗地坚韧地汇入大海。”厦门爱乐的演奏引领听众身临其境,好似真的走进客家山寨,零距离地与客家传统接触。
《土楼回响》对我震惊的同时,我更加感谢《人民音乐·留声机》杂志的编辑人员,是你们让这部优秀的作品展现在广大读者听众的面前,是你们引领推动着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所以,我希望《留声机》能继续发掘和推出属于我们中国的优秀交响作品,我相信在《梁祝》、《黄河》之后,一定还会有更优秀更经典中国音乐。要对中国的交响音乐有信心。
最后,我祝愿《人民音乐·留声机》越办越好,继续引领中国的古典时尚。
哈尔滨读者:曹晓磊
前一篇:荡气回肠唐宋篇(下)
后一篇:“厦门爱乐”为巴黎爱国华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