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衡,浪漫钢琴家明晚演绎“浪漫”
16日晚,第一位在隆·迪博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的中国人——宋思衡将和厦门爱乐乐团奏响“浪漫之梦”交响音乐会,演奏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也实现了今年6月初他在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后,算着档期说自己争取11月再来的诺言。此行来厦,他除了16日晚演“贝五”,下周五还将继续和乐团“浪漫”,届时弹的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
宋思衡一直在法国生活,一边学习,一边在学院教课。这个自称古典和理想化的年轻人,身上有独特古龙水的淡淡香气,和他的超快语速一样,虽然直接,却因为发自肺腑,很有亲和力。
宋思衡从小在音乐里长大的,甚至说“没人对自己弹钢琴有厚望”,只是自然地演奏音乐罢了。他父亲是电影制片厂里的作曲家,是他的启蒙老师。那时没有CD,父亲每个星期拿了磁带,从厂里录了大量古典音乐给宋思衡听。“只是希望我真心爱音乐,我学琴从来不是为了比赛”,宋思衡说自己参赛都是“被叫去”的。但他无意识的比赛之路倒是一帆风顺,14岁第一次参赛就拿了全国“珠江”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2004年第61届隆·迪博国际钢琴比赛,是和“肖邦”、“克莱本”、“皇太后”、“柴科夫斯基”等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世界六大钢琴赛事之一,他从166个入围选手中突围,拿下第一名,一举成名,成了第一个得冠军的中国人。
住在法国5年多,宋思衡身上本来就有的古典气质更浓了。他常在街边静静从早坐到晚,看着阳光走过巴黎圣母院一天的轨迹;在卢浮宫他最喜欢的东方厅里,等着夕阳余晖从巴比伦残破的落地窗照射进来;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他会轻轻托着意大利早期作曲家罕见的原始手稿浏览。连别人走马观花的香水、时装,他都要研究起历史,说可以看见国家文化的不同。“香水以小见大,同一品牌下的每一款服装都不同,法国人的细腻在于细节”,他喜欢从细节去看理念,因为这些对于演奏音乐也很有启示性。
他认为学琴的孩子应该对音乐文化有更大的目标。在法国,学钢琴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在音乐学院弹得特别好的,可能是个工程师,或者是个电脑专家。法国孩子要有兴趣,家长才会送他们去学琴,绝对是自发性的。
16日晚,讲究“浪漫”的宋思衡,正巧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浪漫之夜”,他说“正合心意”,厦门的热情听众,6月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厦门他还会常来。(
林晓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