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楼西行》 载誉而归(二)

(2007-05-14 23:22:04)
分类: 乐团演出
 《土楼西行》 载誉而归(二)
 

    厦门爱乐乐团这个年轻而有活力的民营交响乐团此次来到了交响乐的故乡,他们用真诚的态度、动人的音乐、好学的精神,让西方人看到了我们国家近几年来在文艺体制方面的变化;他们斗胆在“关公门前耍大刀”,就是要向交响乐的娘家人展示中国音乐家“洋为中用”的一些新鲜成果:王钧时执棒的鲍元恺的‘兰花花’,‘看秧歌’,‘鹿港庙会’,‘紫竹调’,王西麟的‘火把节’,陈乐昌的‘春满海河’以中国音乐的南北风韵牵动着中外听众的心。第一次听到周龙编曲的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的马塞尔。哈马金Marcel Halmagean(音乐教师)说:“中国的音乐真是太奇妙了,这个叫琵琶的中国古老乐器看起来并不复杂,可是经过这位年轻演奏家章红艳的那双巧手的演奏,把中国古代的战争描绘得那么逼真,那么震撼人心,那一对情人临死前的对话,也很感动人。”“中国音乐太神奇迷人了!既有琵琶这样一些古乐器,又有来自乡间的音乐元素,听起来格外生动亲切。” 茵斯布鲁克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赞扬章红艳演奏的华采乐章说:“琵琶不但音量大,而且音域宽、音色美,表现力也很丰富而有感染力。这位年轻的女演奏家具有超凡的才华和清丽脱俗语的气质,她在乐队的协奏下,能使美妙的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的交响音乐达到如此完美统一的境地,能对听者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看得出来,她不但十分精通琵琶的演奏技巧,手法多样,变幻无穷,而且对西洋音乐也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与乐队配合得那么默契。”

 

   《土楼回响》的特殊风格令音乐会高潮迭起,特别是当法国巴黎名校合唱团,德国埃森教友合唱团、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和新柏林合唱团,以及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的各国朋友们用客家话唱起了《土楼回响》中的《客家之歌》:“你有心来俺有情,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在那一刹那,激情澎湃的歌声伴着粗犷的乐声,彩中添彩,使每个音乐厅都为之沸腾,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和着节奏鼓起掌来!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法国学生赵恩德说:“我们都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客家文化,所以都特别激动,‘客家之歌’真是一首让人愉快的作品!”郑小瑛教授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中国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德文演唱《欢乐颂》,现在外国人也操着客家话唱‘客家之歌’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郑小瑛教授的老朋友年逾八旬的老指挥家皮里松曾在25年前到北京辅导过中央歌剧院排演中文版歌剧《卡门》,在皮里松指挥了首演的六场后,他把自己使用过多年的指挥棒送给了郑小瑛,并对乐队说:“今后这部歌剧就交给你们这位优秀又敬业的好指挥了,我真为你们高兴。”1985年,郑小瑛还为此获得了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这次皮里松感慨地说:“你的指挥艺术更加精湛了,特别是由你训练出来的年轻乐队,有这样高的演奏水平,真令我高兴。”

 

在浙江投资的嘉利技术公司德国总裁让。波耶Jam Boyo博士在埃森音乐会的第二天致函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感谢你们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享受美好音乐的夜晚。欧洲传统音乐与中国现代作曲家作品之间的对比与反差使德国观众十分着迷,感谢你们给我们机会了解贵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作品。年轻的厦门爱乐乐团的惊人成绩与她的指挥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郑教授能够调动全场气氛,使全场观众都在市长和大区主席的带领下长时间起立鼓掌致谢!总之,这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享受!我代表我公司的全体员工向你致以谢意。”

 

    4月17日厦门爱乐进入世界音乐人都向往的柏林爱乐大厅。正如‘你好台湾网’所说:能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奏,对厦门爱乐乐团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所由指挥大师卡拉扬亲自参与设计的柏林爱乐大厅是德国人的骄傲,其音响效果和学术气氛是全欧洲最好的。由于音乐厅的演奏席是阶梯式的,音乐厅内部的设计也严格遵循声学原理,因此,乐手的任何一个小小差错都会被欣赏眼光很高的德国听众听出来。因而谁都知道,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出,容不得半点差错。令人高兴的是,除了年轻乐手们在王钧时指挥下奏响的贝多芬的《埃格蒙特》获得了一个头彩,以及所有的中国作品都令柏林的观众耳目一新外,瓦克斯曼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卡门主题幻想曲》的精彩演奏也令听众赞叹不已。被乐坛誉为“小提琴奇才”的李传韵,也是第一次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出,并且是第一位用中国人制造的小提琴在这里演奏的演奏家。当晚,他以高超的音乐技巧、富有个性的演奏风格、轻松的台风,和他独特的炫技魅力,把歌剧《卡门》中一段段熟悉的旋律送进了人们的耳朵,王钧时指挥与他默契的紧密配合,让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征服了挑剔的德国观众的心,一位爱乐人士说,如此高超的琴技,即使在柏林爱乐大厅也难得听到。

 

   接着,女指挥家郑小瑛步履矫健地出场,让好奇的德国观众亲眼目睹了这位来自中国的78岁指挥家的风采,她那质朴而具有亲和力的台风,她的人格魅力,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中德文化网称赞“女指挥家大气、明亮的风格,自燃、真挚、热情地把客家人的风土人情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虽然整场都在一种稳重、整体宏观的状态之中,但却呈现出一种青春勃发,奔放激扬和扼制不住的生命力。”如同每场结束时一样,手捧鲜花的郑教授都要谢幕达五、六次之多,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和“安可!”声中,,她不得不遵守音乐厅规定的结束时间,只加演了一首管弦乐小品《茉莉花》,然而最后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中,还是不得不把“客家之歌”再演唱一遍,兴奋的听众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音乐厅。一位叫苗菲的留学生给郑小瑛的博客留言: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首山歌,太美妙了!身在异乡,听到自己祖国的音乐,倍感亲切,路上遇到不认识的,也是刚刚观看了演出的德国朋友一直问我那首客家之歌怎么唱?然后就哼了起来,你知道么?我那种感觉啊,真的是骄傲呢!“许多德国朋友也惊喜地说,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特别、这么精彩的中国音乐!绝对是高水准的!我们的眼泪就在眼眶里转!一位曾在世界权威指挥家福尔特温格勒手下任职7年,又与卡拉扬共事30年的定音鼓老教授泰维欣Thevichtend,是目前仅有的几位柏林爱乐乐团光辉历史见证人之一,他说:这是一次特别棒的音乐会,太精彩了,虽然是另外一种方式,但是非常纯真!一位研究艺术史的留学生说,我曾经多次邀请我的教授和朋友们来欣赏中国交响音乐会,而这次才让我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