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物

分类: 汲古缀文 |
进天安门门洞北去,迎面是端门。按周制对皇宫建筑的要求:皇宫前须有5道门,端门是第四道门(前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端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庑殿顶,与天安门相同。明清两代端门城楼用于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端门至午门御道两侧建有单脊联排朝100间,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太和门石阶上南望午门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殿内前檐减去金柱,显现空间宽敞。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的正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明代永乐年间(15世纪初)建成,曾多次被灾,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乃明清历代皇帝寝宫。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多次被灾重建。殿中设有宝座,宝座后设屏风,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单层须弥座上,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栏杆,龙凤望柱头。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清代因避康熙皇帝名讳改名神武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1971年郭沫若于题写“故宫博物院”匾额嵌于正门上方。平面矩形,门总高31m,基部为汉白玉须弥座。上部城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神武门面对是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