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友原创“我误野狐”

(2006-06-10 11:22:28)
   网友棒棒在评论里留下一篇很不错的原创文章,推荐给大家看看~昨天战平后,今天我们去第一台奋战了~~~大家看文章的同时也别忘了为我们加加油哦。。。。。
     棒棒的原创《我误野狐》

围棋古称“木野狐”,动静生杀,玄妙莫测,不知“媚”倒了多少英雄好汉。

棒棒何人?天地间一呆人尔,一痴人尔,一懒人尔。当年误识“野狐”,颠倒迷狂,恍惚至今,情状有甚于段誉初见语嫣“向来痴,从此醉”者,然慧根钝,福缘薄,虽迷恋佳人,终未获芳心,是我误野狐,非野狐误我,此节不可不知也。

俺大学之前,埋头读圣贤书,未见可欲,其心不乱,也算是个纯洁的“黄花少年”。86年到上海读书,其时“十里洋场”颇与盛名不副,火车站脏乱拥挤,第一印象尤差。除了楼房高些,自行车多些,上海人自我感觉好些外,俺看与小县城也差不多。钱钟书曾说上海会“把好好的人变成畜生”,俺以为上海未必有这样的魔力。半年里,俺还是个“好学生”,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考试均得过满分,此是在黄高练就的玄门内功,嘿嘿。

直到有一天,俺遇到了“野狐”姑娘。俺在别人寝室偶然看到有人玩黑白子,说来甚是惭愧,俺竟然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围棋,更不知她就是那集“冰清玉洁”和“性感妖媚”于一身的“木野狐”,应试教育之误人可见一斑也。

了解了基本游戏规则后,俺以为这还不简单:四个围死一个,两眼就活,挺幼稚的玩意儿嘛!就试下一盘,被人杀个精光!此是未有之挫折也,自然不服。发扬中山先生“吾志所向,愈挫愈奋”的精神,屡败屡斗,自然屡斗屡败。被俺纠缠的哥们瘾头极大,也不厌烦。如此一段时间后,俺知道这玩意不可小觑,看来得找几本武林秘籍才行。于是来到书店林立的福州路搜索,那时围棋书还不多,就买了一本《围棋入门》。回来就逃课(变坏的开始),躺在宿舍里,花了一天的时间把书看完了。知道了原来每一招都有名儿:尖、跳、飞、扳、虎;知道了基本吃子技巧:关门打狗、扭羊头、倒脱靴、黄莺扑蝶、乌龟不出头;知道了象打仗一样战斗前还要布阵(布局):三连星、中国流、秀策流等等。俺深为此前贴身扭斗的野蛮下法而羞愧,这一天的用功使俺有脱胎换骨之感,仿佛从猴子一下进化到了人。立马去报仇,对方对俺的新招大为惊讶,连出重拳,都被俺施展“凌波微步”躲开,最后大胜之。其实,这位连围棋之门也未入,却是俺的第一个“劲敌”。当时俺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嘿嘿。然后俺就去找更高的手,却发现这一招根本不管用!高手更野蛮,根本躲不过,愤而出手,又是片甲不留。被高手评曰“绣花枕头”,俺大受刺激,终于知道,围棋决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一本入门书就真能入门的。从此,迷恋愈深。

俺买的第二本书是王汝南注解的《玄玄棋经》,去交大的路上在徐家汇一家小书店偶然看到的。以俺当时的水平自然是看不懂这本经典巨著的,但俺走在街上就看了起来。先看的是死活题部分,据序言说这部分是全书的精华。第一题是“唐明皇游月宫”,是个全局性征子题。目看更看不清楚,琢磨一下不通,就直接看答案。但见黑白子从左下角扭杀起,吊着一口气在棋盘上盘旋周转两周,最后才屠龙成功。惊心动魄,气势宏大,美妙绝伦,直看得俺目瞪口呆,此是第一次领略真正的围棋之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艰难的将《玄玄棋经》看完,自觉武功大进(仿佛谢逊练了《七伤拳谱》),此时班级已无对手。

第三本书是陈祖德的《当湖十局细解》,金戈铁马,妙手缤纷,充分领略古典围棋的力量之美;再读稀世天才吴清源的《名局精解》,剽若疾风,稳若泰山,吞吐闪烁,刚柔相济,已是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融为一体的境界,欢喜赞叹,高山仰止ing;后次第看日本诸大师的作品:武宫于三尺枰上演绎磅礴宇宙流;小林的围棋必胜法;赵治勋宿命般的治孤苦旅,每于将要坠下悬崖的最后一刻回手一拳击毙敌人;坂田剃刀般的锋利;高川流水不争先,打不死蚊子却能击毙大象;秀行前五十手天下第一的大局观;加藤直线杀棋的刚腕;林海峰的二枚腰之韧……又读聂卫平的围棋之路,马小妖气弥漫的三十六计。待韩国异军突起,眩于飓风之翼,柔风快枪惊才艳艳曹燕子;迨石佛李昌镐出,以无锋重剑,败尽天下英雄,始知世间有无为之为非法之法,始知最高的“呆若木鸡”之境界。棒棒如驾一叶扁舟闯进浩瀚无垠的大海,不知其上下,不知其前后,不知其往来,不知其始终。终于知道智力平庸的棒棒终身无望跻身职业棋手的境界。

然而,野狐的魅力决不仅仅为职业棋手而设!棒棒凡夫俗子,既中此温柔一刀,已不能也不舍自拔。此后勤修内功,精研七十二门绝艺,一年左右已打遍上医无对手。至于功课,只以余力照拂,差幸也都及格,嘿嘿。

后兴趣所及,旁涉棋史典故人物,知有一襄阳公园,乃是棋友聚集之宝地。自携棋具而往,在公园一角,石桌星列,众好汉捉对厮杀。棒棒逐一看去,端的是热闹好看,虽多是巨鲸帮、海沙派、神拳门、五凤刀、断魂枪人物,但间亦有昆仑派、武当派的高手大侠,不由暗道:得其所哉!在上海最后两年里,俺自带棋具,常常逃课逃实习,自早八点骑自行车到襄阳公园占个好位置,等着对手就下,一直到晚八点才回校。其间不吃不喝不拉,斗志之旺,体力之佳,现在想起,仍觉不可思议。枪挑过日本留学生高手,刀劈过某少年宫三段教练,一身横练功夫渐渐成型,久之,在小圈子里,“戴眼镜的”也闯出了点小名头。这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涯持续到毕业。

毕业后到H市,不再象学校那么自由,但俺第一次参加市里的比赛,拿了个第三名,名动棋坛。此后不绝如缕的下下棋,在H市的棋坛算是个"名人",但因此在医界也博得个“不务正业”之名,好比少林寺和尚不修禅而痴迷武学,颇误清修也。此点,棒棒岂不自知,现正慢慢改邪归正ing。

后悔却也不必,大丈夫做便做了,悔又何益!要之,是我误野狐,非野狐误我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