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2013-07-09 23:48:40)
标签:

书画

画家

中国画

收藏家

潇竹

分类: 潇竹苑书画集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墨写荷语势磅礴

  

 

/潇竹   摄影/韬哥

 

9号上午,我与韬哥带着我的近期书画习作和新书《感恩教父彭成》,来到恩师 程小琪(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著名画家)的办公室。

人未坐定,却被茶几上的一样东西勾住了视线:几枝枯荷几朵莲蓬插在一个类似根雕的花瓶里,一种孤傲顽强的美在那丝丝枯黄中透出来,让人心灵为之一振。

“这枯荷,比任何一种鲜花都美!”他说。

“是啊,独特的美!”我说。

 

认识恩师十年有余了,他画荷花也画了十年有余。每次来拜访,恩师总会送我几本他新出的画册或画作台历。于是,我也有幸看到他笔下之荷一年不同于一年地变化着!虽然我因艺术鉴赏力有限而难以从专业角度去深度评析,但却能从那一册册的画集中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他的水墨荷塘中飘逸变幻,愈来愈醇厚深远。

“画画,纯粹是一种爱好,一种玩儿。如果带着功利心去画,那就不好玩了。你要真心喜爱,才去画,也才能画得好!”这是我多次听到恩师说过的一句话。

 

这次相见,才知道恩师“玩”画已经“玩”出了大名堂!一年之内,已分别在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办了两次大型《荷语》画展,得到了中国书画界最权威专家们的一致认同!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如此评价:“程小琪所画的荷花斑斑驳驳,既有吴昌硕笔墨中的金石趣味,又有传统笔墨所没有的那种特殊的感觉……可以看到程小琪所表现出的在形式方面的努力,有可能会带来传统绘画中荷花这一传统题材的新突破。”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他(程小琪)用拓印和线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荷花的肌理和各种各样的姿态,还有把水墨和彩色结合起来,把写意的和比较工笔勾勒的造型结合起来,所以形成了自己对荷花表达的独特语言……小琪先生的荷花作品,也是与自然的对话,通过表达自然来表达所感受的这个时代。”

此类好评如潮水般向恩师涌来,他的作品也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争相收藏!

 

身居羊城报业传媒集团管理要职的他,在繁忙工作中挤出些许的半时片刻,无心栽柳柳成荫,竟成了走进中国美术最高殿堂的著名画家!我想,这应该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艺术的超强领悟力和灵性,还有一些更深的奥秘。它是什么?我思索着,突然豁然开朗:因为无欲无求不带功利,因为真正喜爱全情投入,因为以完全的真我、临在,与笔、墨、纸、心,意境交融,浑为一体,天人合一!

 

我从不问:老师,你为什么只画荷?

对于一个不带功利心的画家来说,他画荷,一定是因为他爱荷;而他爱荷,则定是因为他与荷有着某种深层次的精神连接。同频相吸,宇宙之道。

    在羊城报业大楼的顶层平台上,有一间简陋但大气纯朴的画室。工作之余,休闲空隙,恩师常会上楼顶挥毫弄墨,沉醉丹青。曾与朋友偶得机会去到他的天顶画室参观,我们被那袅袅墨香深深吸引,在那由一幅幅画作构成的荷花世界里流连忘返……

     大厦某层的走廊尽头处,便是他的办公室。室内面积不大,却带有一露台。穿过室内,开启帘栊,仿佛走进一个清幽的世外桃园!几根修竹风中摇曳,一株绿树枝叶翻飞,一组白色雕花的休闲桌椅虚席以待……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这水泥干筋重重逼仄的办公楼里,竟然还有几盆亭亭玉立的荷花!

 

那是恩师特地从三水荷花世界移过来精心养植的优质荷品:宽大翠绿的叶,细细长长的茎,粉嫩高洁的花,仙姿妙曼,清香飘逸……仿若自天宫落入凡尘的仙子,在微风中,与青青竹叶交相辉映,婆娑起舞。

那是一种怎样的雅境!而一手创造了这雅境的人,又有着一种怎样的情趣心境?

“看,这幅《我知鱼乐》是这么来的!”恩师说着,将一片荷叶丢进一个小小的天然石池中,池中一群红色的小鱼欣喜若狂,立即围着荷叶排起长队摇尾追逐起来……多么生动可人的场景!而这一幕,早已被他用笔墨永存在宣纸画册中了!原来,他不只是用笔墨在画荷,而是用心、用灵魂在与荷共舞!

 

翻开画册,细细品读,仿佛看到一幕一幕的情景,一缕缕的思绪,从他那充满诗意的画作中,由远而近,渐渐幻化出来——

《遥想荷池香》、《来觅芙蓉碧如前》、《花开了等你来》、《莲花清影》、《小鸭看从笔下生》、《遍写荷塘不见花》、《风折霜枯似更奇》、《梦荷》、《荷语》、《荷塘无处不是诗》、《卷舒开合任天真》、《香远纯洁真君子》、《不恋污泥也自香》……

  这岂只是画?这分明是一种人生追求: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宁静之心面对喧嚣浮尘;

这画中的岂只是荷?这分明是一种品格投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

而那些以荷花肌理表现出来的山水,也不只是山水,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胸中原有丘壑磅礴,

天地自存清气朗朗。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恩师程总在指点我的画作时说:你们搬到佛山南海住很好,那是个有文化底蕴、出大艺术家的地方,比广州更好!哈,好开心!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恩师简介:

程小琪,1955年生,广东潮州人。现任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高级记者。研究生学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现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直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作协书画院副院长、羊城晚报书画院副院长、广东潮联文委会副主任、广东潮联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文学创作以散文、报告文学为主。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寻找绿色的梦》、纪实特写集《热点热点》、财经文集《财富沙龙》。1985年始在全国各地多家文学刊物、报纸副刊发表文学作品一批。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有大批新闻特写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奖。

喜爱画画

出版了《梦荷———程小琪水墨画作品选》、《程小琪荷花作品赏》两集。

2011年7月出版个人画集《当代国画名家作品研究·程小琪——莲华清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出版个人画集《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至9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8月至9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12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本次展览展出了程小琪近年来创作的40余幅以荷花为主题的中国画和运用荷叶皴技法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近年来,已有《墨荷》《金塘》《书斋有诗意》《我知鱼乐》《卷舒开合任天真》《紫气东来》等一批作品入选参加全国、广东省、广州市美展。

作品中国画《遍写荷塘不见花》136*206cm 纸本设色 2012年创作,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12年8月)

作品《荷塘野趣》248cm*124cm纸本设色 2012年创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3年1月)

作品《小鸭看丛笔下生》248cm*124cm 纸本设色 2012年创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3年1月)

关于程小琪的相关新闻——

      以创作荷花和以荷叶肌理表现山水的广东著名画家程小琪,于12月29日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了程小琪近年来创作的40多幅荷花和山水作品。


    程小琪是资深媒体工作者,工作之余专画荷花,十年不辍。他从传统入手而不拘泥于传统,不断开掘和突破了传统荷画题材,运用新颖独特的构图,把现代构成和现代生活的感受融入绘画,将西方现代技法融入作品之中,创作了一批技法独特、视角新颖、画面大气的作品。他创造性地运用荷叶肌理描画山水,将荷叶的画法扩展至山石、云雾的渲染中,以荷语诠释胸中丘壑,从而使其山水画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受到主流美术评论界的好评。

 


 

程小琪

 

男,1955年3月生,广东潮州人。现任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高级记者。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现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直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作协书画院副院长、羊城晚报书画院副院长、广东潮联文委会副主任、广东潮联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2011年7月出版个人画集《当代国画名家作品研究•程小琪——莲华清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出版个人画集《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至9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画《遍写荷塘不见花》(136   cm×206 cm•2012年创作),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荷语——程小琪中国画作品展》。
近年来,已有《墨荷》《金塘》《书斋有诗意》《我知鱼乐》《卷舒开合任天真》《紫气东来》等一批作品入选参加全国、广东省、广州市美展。

 


 

以像写神,以言立意——谈程小琪的荷花系列

 

    初识小琪兄是在去年秋,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豪迈、放达。他送给了我一本他的画册,这本画册收集了他近几年以荷花为主题的画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年秋,他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展示了一批大画幅的荷花作品,嘱我写序。这批作品有工笔、有写意;在表现语言方面,有以传统笔墨画的,也有以西方现代构成手法完成的,还有以德国表现主义的笔触与色彩画的,更有直接参用荷叶肌理表现出来的;可谓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表现语言不一。从中既可以看出他涉猎多画种的广泛兴趣,亦显出他综合多画种绘画语言为其所用,整体把握画面的一种才气,无怪乎杨之光先生会题一“梦荷”的匾额赠他以鼓励。


    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中蕴含一种“比德”的观念。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是因为有仁德的人宽厚、沉稳,心境雄健、博大,故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智者乐水”,是因为他的才智与思维如同水一样是活跃、进取、流动不止的,因而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荷花也是如此,在数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润中,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让这种草本植物承载着多种文化寓意,如“出淤泥而不染”、“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从而使其成为了传统知识分子气节操守、修养自我的写照,并产生了许多诸如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这样以像写神、以言立意的画荷大家。


    从中国文化的特性来说,以像写神、以言立意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将宇宙自然的根本归结为“道”,认为“道”是“有”与“无”的统一。所谓“有”,是因为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也就是说,“道”是真实的存在,包含了“象”、“物”、“精”等有形的东西,现实物象的千差万别也都是由“道”产生的;所谓“无”,是说“道”又是没有具体的形象,是不能单凭感觉把握的。也就是说,“道”具有“无”和“有”双重属性,可以是一种有形的物理形态,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观念形态。而荷花一物,在小琪的眼里,则如同“道”一样,是“有”(荷花的物理形态)与“无”(荷花的观念形态)的综合体和统一体。故他画荷花,首先注重的是荷花作为物质存在的“有”,正因为有了物质的“有”,才有可能运用艺术语言表述精神层面的“意”,也就是“无”。


    在传统绘画美学中,“意”居首要的地位。就“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而言,“象”比“言”更接近于“意”,因而传统中国画均着眼于立“象”以近“意”,把“言”视之为立象、表意的手段和工具。小琪的荷花同样注重“言”、“象”、“意”三者的关系,所不同的是,他更强调“言”本身的美学意蕴,更注重以“言”消解“象”而达到“意”的阐释。在他的作品中,荷花作为“象”的存在,其实只是他以“言”立“意”的符号,他所关注的并不是画中荷花是否与现实中荷花形似的程度,他并不太在意于笔墨本身是否一定要传达出“象”的品貌,而是着眼于笔墨的内质表达,即笔墨阐述时的笔感、笔意自身在画家无意识中构成的“文化密码”。他在宣纸上用墨、用彩纵横涂抹,呈现的图像剥离了传统绘画的历史沉积,既消解了古典荷花图式固有的程式化语言,也消解了人们对文人画荷花固有的和习见性的阅读习惯,给人以一种新的视觉感受。他运用水墨材料和生宣纸的性情和特点,以墨和彩在纸面上的碰撞、分割、重组,来构成一个新的有意味的水墨空间——形象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图式内涵复合、凝重、动态,意象飘逸与空灵。故而,他的荷花拓展了“言”的维度,表现为一种现代意识的“墨象符号”。在他的作品前,读画人会于不自觉中进入到一种“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的审美境界中。


    统观小琪的荷花作品,不难看出有两种言说方式:一是或用彩墨纵横挥洒、涂抹而生成的一种心境,或以现代构成话语营造而成的一种情境;另一种是用传统文人画语言在禅意中写就的一种意象。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他作品语言品质的整体,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耐人寻味的可读性和当代文人的话语品质。


    读小琪的画和与他交谈,都能感受到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中的矛盾。作品中那些以线条描写物象的执着,显现出其对传统笔墨深切的眷恋,但以现代构成为主体的语言图式,以及把画荷花当画山水的新思路与新实践,则消解了传统绘画状貌物像的单一功能,使它在事实上已不是传统话语的延续,而是现代知识分子情绪与心态的置换。


在和小琪的交谈中,他似乎念过一首不知谁写的荷花诗,大意为:
儿时的城南
有一池荷塘
那荷塘的秋天
有一抹如血残阳
一个男孩
曾独自在那里徜徉……
只是如今
不见了荷塘……


    我想,儿时的荷塘,是他对传统归依心境的写照,而今作品中现代话语铺陈的荷塘,消解的正是往昔记忆中的荷塘。记得清源性信禅师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正好阐述了小琪荷花作品的要旨。当他注重语言为荷花立象时,有如清源性信禅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感官组成的印象基本与客观事物相吻合。但当这印象转换为以现代构成式话语来重新言说时,则已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意象,画面中内蕴的情感与哲理已经包含着他现时的人生体验以及对物象的参悟。如果他今后能再进一步,加强笔墨语言质量的锤炼,化奇巧为平实,化刻意为自然,则能进入清源性信禅师“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更高境界。那时,他的作品,虽然还具有荷花物像的特征,但和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所见不可等量齐观。


    小琪画的荷花是其在自然状态中出现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结果,在他这些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作品当中,笔痕、墨迹所产生的意绪与情思无不体现着与艺术息息相关的生命追求,体现着一种艺术精神的释放,在绘画中他并不是刻意追赶现代话语的时髦,他只是在一种艺术的自觉中使用了现代话语的言说方式来表达式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其实,我的文章是强化了小琪作品中现代话语的言说方式,从本质上说,他还是一个传统情结十分浓厚的画家,他的画作中存活着一种传统笔墨的精神和情绪,也正因为这份传统情结,他在创作荷花时,不被某一孤立的事物所限,荷花的物象也好、表述的语言也好,都不过是“道”的有限的外在形式,是“意”的表达。
                                             

             
2012年8月4日写于广州至莫斯科的航班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馆长,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画家程小琪:引荷入室,与荷共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