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没钱惹的祸!(80后演说少帅7)

标签:
惹的祸六一儿童节高尔基演说少帅 |
分类: 80后演说少帅成杰 |
文/潇竹
上学后的男孩,渐渐明白了钱的重要性,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家里很穷,比学校里很多同学家里更穷,甚至比周围的邻居们都要穷。
因为男孩的爷爷在男孩的父亲七岁那一年,就撒手人寰了,男孩的奶奶无奈改嫁。从此,父亲就成了失去依靠的苦孩子,很小就要上山打柴背到三十里外的城里去卖,一年四季只有一件补丁连补丁的衬衣,冬天也没有鞋穿,长满冻疮的脚踩在白雪上,印出点点血印。父亲与母亲结婚时,上无片瓦下无床,聪明能干的父亲利用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土匠手艺,自己盖房子,自己搭木床,总算弄出一个勉强能避风雨的家,把母亲娶了过来。
父亲能干,母亲勤劳,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一些,但终归底子太薄,生活十分拮据,需要用钱的时候更是捉襟见肘。
长大后的男孩成了演说家,常常在演讲时这样调侃自己家的贫穷:“我们家到底有多穷?真的很难形容。在那时候,老鼠到了我们家转一圈后都会含着眼泪失望悲伤地离开。”
当然,这是时过境迁后的幽默,而当时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缺少幽默的底气。
关于穷的记忆有很多,但其中两件小事却在男孩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让他长大了都还常常想起——
男孩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了文艺活动。男孩的班级有一个集体节目,需要统一服装。老师通知每个孩子交15元服装费。男孩跟父母要了几次,都没拿到钱。老师每天早上看到男孩,都会问:“今天带钱来了没?没有服装可就参加不了演出了!”这句话连问了一个星期,男孩看到老师脸上仿佛结了霜,语气也越来越冷,像冰刀刺着男孩的心,很难受。六一节的前一天,父母终于帮他凑齐了15块钱,但学样统一购买服装的时间已过,老师不收他的钱了。男孩只好让姐姐带着他去找到了那家商店,店里只剩下最后一套,而且是最小码的,上衣穿在男孩身上特别紧,裤子更是短小得像条底裤!即便这样,男孩还是把那套衣服买了。第二天,在六一节的活动现场,穿着紧衣短裤的男孩觉得自己淹没在同学们讥讽的眼神和话语中,抬不起头来。
男孩喜欢读书。当时在同学中,流行一种木制的书箱,可以把所有的书都整整齐齐地码在里面,还可以提着走。男孩见了很是羡慕,可是在自己这个连温饱都没解决好的家庭里,去买一个可有可无的书箱,显然是一种过份的奢求。男孩忍住了。一天,男孩感冒发烧,母亲带他去镇上的小疹所打针。回来的路上,男孩看到商店里一种纸箱,虽然没有木书箱结实好看,但总还是个箱子,就像没有果汁,喝凉水也能解渴一样。男孩拉着母亲进去商店问,店主说纸箱一毛五分钱一个。男孩想,这可比木箱便宜多了,家里再穷,一毛五分钱还是拿得出来的吧?正当他满心欢喜地以为母亲会掏钱出来买时,却见母亲摇摇头,拉着他往外走!男孩再次央求母亲,母亲却生气了:“真不懂事,饭都吃不饱,还买这些东西!”男孩哭了,在母亲的强拽下一步三回头地向那个纸箱送去渴望的眼神。
晚上,男孩坐在窗前,望着月亮,想着白天的事,思索着母亲为什么不同意买那个纸箱。最后在月亮的那片阴影中,他找到了答案:都是没钱惹的祸!
男孩从那时开始,对钱产生了一种又爱又恨的特殊感情。爱它,是因为它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恨它,是因为它总是往别人家别人口袋里跑,却对自己那么吝啬冷淡。
(未完待续……谢谢关注!)
本书《80后演说少帅成杰》,为您讲述一个从“街头报童”到“演说少帅”的传奇故事……
(此书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出版。希望在出版之前先睹为快或参与意见,可进入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zhu228,潇竹有一边写作一边发博文与读者交流互动的习惯,您的每一条意见都有被选进书中的可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