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

标签:
作家潇竹至善南海慈善教育珠江时报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 |
分类: 时事评点 |
文/ 潇竹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慈善总是跟捐钱捐物联系在一起,似乎慈善都是成功者、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情。然而近日,我陪儿子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活动——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座谈会,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了慈善活动的主体。
“原来,慈善那么简单,我们小孩子也可以参与。我也开始做慈善了!真是太快乐了!”参加完活动,儿子心情特别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天生都有爱心、怜悯心、慈善之心,特别是孩子,他们的心中原本就有一片特别适合爱、感恩、慈善生长的肥沃土壤,可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把这些美好的种子播撒进去,那肥沃的土壤也会杂草丛生,甚至长出毒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慈善是每个人的责任。”
“慈善的核心是爱,不仅仅是对身边人的爱,更是对全人类的爱。”
“爱是我们给予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最好礼物,爱能开阔我们的胸襟,也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不仅仅承担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责任,为别人的生活增添美好与希望;也在承担中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增添快乐、自信和满足感。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幸福的秘诀正是有希望、有事做、有能力去爱。”
……
在九月份即将免费发到南海区各中小学校每个孩子手中的《慈善读本》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些温暖的句子。
爱是一种能力,感恩是一种能量,慈善是一种力量。及时把这些美好正面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才是教育的根本。这种良好品德和大爱大格局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比考100分要重要得多!
《珠江时报(狮山树本周刊)》数字刊:
http://szb.nanhaitoday.com/sssb/html/2012-08/09/content_42941.htm?div=-1
特别推荐:
阅读我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