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大海飞来的500封情书

(2010-05-18 20:49:12)
标签:

大海

爱情

情书

彭成

南京

诗刊

离婚

潇竹

阳光文学

情感

分类: 感恩教父彭成

         选自潇竹作品《为爱呐喊的男人》——第二乐章:被爱撕裂了心

 从大海飞来的500封情书

在彭成的博客中,有这样一篇名为《爱情与两片腰果》的文章:

 今天上午听了一个感动的故事:

一个大三的女生暑假花了20元买了一包腰果,自己舍不得吃,打算等开学后送给她的男朋友吃。因为男朋友家在苏北,家里非常贫穷,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腰果。开学前男朋友返校了,女生高高兴兴地把腰果送给了男朋友。结果过了几天,男朋友把开了封的腰果又给她送了回来,这个女生发现腰果好像没少,以为男朋友不爱吃,于是她就在自修的时候把腰果几乎吃了个精光,剩下的几粒,随手递给她身边的男友,结果发现男友吃得津津有味。她好奇地问男友之后才知道:原来男友不是不爱吃腰果,只是因为他吃了两片之后觉得很香,就不舍得吃了,于是又把它送还给自己的女朋友。这个女生非常感动,她说等她将来有钱之后,一定要攒钱买好多好多腰果给她男朋友吃。

 茫茫人海之中,许多人苦苦的追寻一份真爱,却发现在这个物质的社会里,真情难觅。我没有想到,在今天的大学里竟然还有这么美的故事,这么朴实的感情。只是不知道这对恋人走向社会之后是不是还能一辈子像今天这样珍惜对方,深深地爱着对方,深深地在乎对方呢?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这个令人心动的故事中,我依然能够发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一隅的一份真情,存在于我们许多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曾经拥有过的真爱!

 

这篇博文写于2007年夏季的一个黄昏。当时彭成与他的前妻离婚已经三年多了。三年间,他一直独身一人,一边辛苦工作,一边用他无尽的父爱抚养着小女儿叮当。

夏日的黄昏,太阳西下,晚霞映天,微风徐徐,这是最能勾起人无限思绪的时刻。想像一下,我们的主人公彭成,在一天的演讲结束之后,坐在宾馆房间的窗前,望着那一抹虽然艳红但却正渐渐离去的夕阳,想到白天演讲台上那个大学生分享的美丽爱情故事,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他的思绪一定飘得很远很远,飘到了那个青涩的纯情的诗一般的年代。

在那个诗一般的年代,在南京的那所航海学校里,彭成变成了诗人,变成了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

北岛,海子,舒婷……这些朦胧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他心中的偶像。“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宣言。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的这首《致橡树》正是他们内心渴望的纯真爱情。
也许天生就具备一份诗人浪漫孤傲的情怀,彭成对诗歌从爱好变成痴迷,最后发展到近乎疯狂忘我的境地。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每日写诗自我陶醉,他需要有更大的舞台。于是,他创办了学校里第一个诗社——“野马诗社”,寓意为像野马一样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放不羁、自由驰骋,并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少男少女加入了进来。
有了社团,就有了归属感,甚至有了更大的梦想和使命。那时,彭成经常组织“野马诗社”的成员一起开展一些活动,甚至走出校园,与当时南京社会上的一些诗歌团体互动。后来还筹划办起了一份面向全国的《实验诗报》。
为了办报,彭成吃了不少的苦头,主要是因为办报资金的问题。那时大家都是穷学生,彭成更是自从上了中专,就发誓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每学期的学费都是靠寒暑假打工或与弟弟一起做点贩卖西瓜蔬菜之类的小买卖赚来的。为了办报,彭成又重操了在老家的旧业——捡废铁。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悄悄地起床,因为怕吵醒别的同学,洗脸唰牙也是轻手轻脚,甚至能省就省了。借着天际刚刚浮出的一缕晨曦,他去到学校附近的几个垃圾场“寻宝”,扛到一个个体废品收购站卖掉,然后捏着用一早上辛劳而换来的几张零钞,飞也似地往学校里赶,早餐常常是没法吃的,因为早上第一节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来了。

有时,彭成也会去夫子庙贩明信片或一些学生们喜爱的小商品回到学校里卖,赚些差价。但那毕竟还需要成本,而且万一货进得不好,卖不出去还要承担风险,不如捡废品是无成本的“生意”。

那时的彭成,一天要转换好几种角色。

早晨,他是垃圾场中灰头灰脑捡垃圾的落魄少年;

上午,他是教室里埋头书本的莘莘学子;

中午,他变成了“野马诗社”发表激清演说的文艺青年;

黄昏,他是徘徊在长江边寻找灵感的多情诗人;

晚上,他又成了《实验诗刊》的作者、主编兼发行人了;

到了周末,他摇身一变,化成了贩卖明信片的“小商人”;

……

累吗?很累。但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累,并快乐着。

 

《实验诗刊》第一期终于新鲜出炉了!首印一千份,“野马诗社”成员每人一份。南京本地的诗友们见者有份,其余的便寄往全国各地了。彭成也因此而结识了很多颇有才情的朋友,为他后来从事影视文化和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不久,彭成认识了一个同样酷爱写诗的女孩,她美丽而纯情。她是彭成一个同班同学的表妹,在另一个城市的师范学校读书。当她从表哥那里看到彭成写的诗后,就深深地为之打动,并千里迢迢随表哥到南京来找彭成。

豆蔻年华,多情才子,纯情少女,一曲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正如上面那篇博文中的大学生一样,那时,他们心中的爱如玻璃一样纯净透明,他们彼此是那么的相互体贴关怀,痛着对方的痛,乐着对方的乐,苦着对方的苦,甜着对方的甜……

 

象牙塔的生活是一生中最美丽的,但也是短暂的。彭成毕业之后,通过一位诗友的关系,进了南京一家大型油运公司,并分配在一艘最大最好的油轮上,成为了一名海员。而那个女孩在师范毕业后却分配到了老家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距离并不能阻挡两颗纯洁相爱的心,毕业后不久,他们便在没有任何结婚仪式的情况下领了结婚证,她就是彭成的前妻,彭成女儿叮当的母亲。

海员的工作是半年出海,半年休息。大海,无比博大深邃,让人捉摸不透。在海上的日子,好奇、凶险、刺激、惊喜、孤单、辛苦、无助,还有初上油轮时的眩晕、陌生、恐惧……种种的体验在彭成年轻的生命中交替着,碰撞着。大海让他欢喜让他忧,让他陶醉让他惊。

然而,在大海上的日子里,最难忘最快乐的,竟是写信。给那个心爱的女人写信!给那个美丽纯情的、会写诗的、已成为了自己妻子的乡村女教师写信,是他在大海上最大的寄托。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写一封信。如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一样深情细腻。

每天清晨,彭成最期望的就是这一天船能靠岸到码头,这样他就可以把写好的信拿去邮局寄送,让他那满腔的情愫飞过大海飞过长江飞过重山,飞进她的心田。每次船一靠岸,同事们大都是欢呼着去买东西,吃的用的玩的,唯有他,一上岸就找邮局。实在不行,就费尽心思托同学或朋友帮忙寄。

而那时的她,在那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每一天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收到那来自大海的信。那是一个有着无尽诗意的翩翩才子的款款柔情,那是一个有着英雄梦想的热血男儿的壮志篇章,那是大海的呼唤,是高山的回音,也是她内心最美丽的梦……

 

到底是什么,打碎了这美好的一切?

 

潇竹感言:

年少时的爱情,如一块璞玉,由我们心田自然生成,天然纯朴,未经任何雕琢修饰。然而,正如不懂得美玉的本性一样,年少的我们也不懂得爱的规律。我们以为爱情可以任意挥霍,以为心田还会源源不断地产出爱,却不知爱如玉一样,一不小心摔碎了,就再也不能修补成原来的模样。

爱不只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智慧。

璞玉虽好,却需要用智慧去细心雕琢,才能成为美丽的珍宝。

 

(未完待续……更多内容请点击连载地址:

1、http://novel.hongxiu.com/a/212784/

2、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9699407_9_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