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篇章语言学

(2015-06-05 20:59:46)
篇章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篇章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60年代以前,语言学家基本上都把语言研究和语法分析的对象局限于句子本身及其组成部分,不去考虑句子同相邻句子之间的联系,也不去考虑句子在整篇谈话或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语言现象无法用局限于句子的语法来确切解释,同时人们认识到,交际不是以句子形式,而是以篇章形式来完成的。例如:Deshalbmachtordas。这句话语法完全正确,但对读者来说还是不可理解,因为没有上下文,我们不知道代词er,das所指何物,也不知连词deshalb的前因后果。要理解这个句子必须依靠上下文,跨越句际。这是篇章语言学产生的内部原因。除语言本身发展的要求外,语言的实践领域也要求对语言的研究必须超越句子的范围,如自然语言的自动化处理,语言翻译过程的自动化等等。因此就要求语言学家走出句子的界限,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对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

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k)以篇章(Text)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提出篇章语言学这个术语的是联邦德国语言学家HaraldWeinrich。他于196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使用了这一术语并指出,离开篇章语言学就无所谓语言学,任何语言学研究都必须以篇章为描写框架。

在德国,促成篇章语言学建立和发展的要推PeterHartmann,HorstIsenberg,RenateSteinitz,RolandHatweg等,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语法模式出发,有的从生成语法出发,有的从从属语法出发,把语言分析的对象从互不相关的单句扩展到意义连贯的句列,说明在语言里不仅存在语素、词、短句和句子这样的小单位,而且还存在话语、篇章这样的大单位。篇章语言学就是从篇章出发,把篇章作为研究人类语言基本单位的结构。

联邦德国语言学家R.Harweg在他的《代词链与篇章的并联关系》中,阐述了替代词(Substituentia)和被替代词(Sub.stituenda)在文章中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他认为,篇章构成的首要条件是替代词(或替代形式Proform),所有的替代词都属代词(Pronomina)。他指出,篇章就是“一个通过连绵不断的代词链连接起来的语言单位”。这就是说,篇章中必须有一个被替代词,接着便由一个又一个的替代词像锁链般地连续下去,从而形成连贯的表述,即篇章。他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说明了文章中替代词的聚合关系和代词链的组合关系。

初期的篇章语言学研究主要是探讨篇章表层的句子连接,Halliday/Hasan,Beaugrande/Dressier称之为衔接,Brinkar称之为语法连贯.到70年代后期,篇章语言学的研究转向探讨篇章深层主题意义的连贯,Halliday/Hasan,Beaugrande/Dressier称之为连贯,Brinker称之为主题连贯。

Weinrich是最早从句际语法研究转入篇章语法研究的。他阐明了德语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篇章意义。他认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篇章中的。冠词在篇章中的分布有其必然性,位置不能任意调换。他还指出,代词和冠词一般不能位于篇首。他最先指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在篇章中有前指示后指示的功能。

在篇章语言学发展的这个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篇章语言学的研究还必须考虑对不同篇章类型的划分,研究不同篇章类型所特有的语言表达手段和分析宏观结构中不同篇章类型问的差别。

70年代后期,语言学界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以语言体系为中心的语言学研究迅速转向强调交际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研究。这种变化被称为“交际语用转折”。德国语言学家S.J.Schmidt认为,篇章是“一个交际行为的语言部允它围绕一个主题,并完成一种可辨识的交际功能”。他的根本出发点是:孤立的篇章毫无意义,篇章只有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才能获得意义.Beaugrande/Dressier提出的篇章成文的七个标准中,意向性和情景性就是属于语用交际范畴.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已开始由研究篇章本身转向研究篇章的外部因素,特别是研究语用交际功能。如:某一座房子突然着火,情况紧急,必须尽快通知报警。这时谁也不会想到要组织一篇语句完整,句子间要相互衔接的语篇来通报火情,而是以最简洁的语句传递信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Feuer! Hilfe!”这由两个词组成的语篇(!)符合在这个具体场景中的交际功能,虽然这里没有衔接手段,但它们是连贯的。

受交际语用转折的影响,篇章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从超句结构转向篇章的宏观结构。人们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不再是从单个的句子过渡到相邻的句子,而是从篇章的整体到篇章段落。篇章的主题及主题的展开逐渐成为篇章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同时,许多语言学家开始注意到认知对篇章的影响,如Beaugrande/Dressier指出,衔接和连贯是以篇章为中心的成文标准,而意向性、情景性、信息性可取性和相互成文性是以篇章使用者为中心的成文标准。以篇章为中心,连贯是一篇文章的语义所在;以使用者为中心,连贯是认知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断地将已有的知识融入到篇章知识中去,从而达到完全的理解。他们还谈到认知活动对篇章产生和篇章接收方面的影响,从而开始了篇章语言学研究中的第二个转折,即“认知转折”(KognitiveWende),它给篇章语言学的研带来了新的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