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木心
(2013-04-17 10:02:16)
标签:
木心娱乐 |
分类: 教学感悟 |
二十世纪的苦难用什么衡量?那些经历了战争、饥饿和迫害的生者与死者,分别遭受到了什么?在此,统计数据没有意义,衡量这苦难的深度亟需健康的个体,成熟的灵魂——将时代的扭曲悲惨以文学充分显现。
有这样一个“个人”,他热爱自由、艺术、美,但被锁在地牢。他靠回想儿歌、作曲、设想鞋子的流行款式渡过光阴。他以哲学自坚其心而“自始至终保持镇静”。他写道:“莎士比亚、贝多芬都被赶上大街来批斗,我安之若素,因为无损莎士比亚、贝多芬一根毫毛,而有莎士比亚、贝多芬存在的世界,我为何不爱,为何不信,为何不满怀希望,为何不凛凛直视走过我面前的一个一个历史的罪人。”
谁曾就浩劫年代的心志,作过这样的表述?而有了这样一个“个人”的受难,苦难,这才变成真正的苦难。
“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闲云野鹤耕地拉磨,荒谬之甚,不言亦明。这样的“野鹤”,你再精通驯术、驭道,再怎么绳捆索绑,也难于使其就范,即便做了牛马,也不能阻止它是其所是。因为“是”的力量强过“做”的力量。 “人是浪漫得起的,浪漫不起的还好算人?”。在丧失任何浪漫的可能的时代而依旧浪漫的人,才令我们看清究竟什么是浪漫。
木心是一位在中国并不出名,在国外却声名远扬的当代作家和艺术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私塾教育,1946年的时候进入了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没过多久又转到了与他的哲学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建国后木心一直在一家工艺品店工作,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创作。1971年,木心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狱中,木心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文革结束后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82年木心离开中国,旅居纽约至今。到国外后,他把主要经历放在写作上,自1984至2000,他已出版了十多本小说、散文和诗集,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