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0-06-09 16:39:27)
标签:

教育

作文题

《格林童话》

福建

分类: 教学感悟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引发的争议可以说是历年来最多的。有些网友甚至用“偏,难,怪”三字来形容。考生也普遍反映难以入手。那么,该怎么较为客观的来看待今年的福建作文题呢?我想,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到今年题目的特点。

    自2004福建自主命题以来,偶数年居然都是材料作文,奇数年则大部分为命题作文(05除外)。所有材料作文如下:

     2004福建高考作文题

    以下列人物或文学形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2)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2006福建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从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理科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为材料,04,06,08三年有很明显的共同之处:1,多元性。2,明晰性。考生既有选择的余地,审题立意也没有什么难度,即使是06年那个最“怪”的“创新思维”,最后也来了个“留一点空白”,也就自然成了许多考生的救命稻草。

  相比这三年,今年的题目确实真够“怪”:

  一,无核心

  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核心,这个核心就使得考生在审题立意的时候无形中有了一个“引力”,有了规定性。今年的材料看似在讲述格林童话的诞生,但材料第一段讲得太详细,多少会对考生有一些干扰。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似乎又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考生读完后肯定是一头雾水。

  二,无暗示

  也就是没有一些明确的提示性语言或是关键词,比如某某人的一句话,或是一两个能够揭示材料中心的词语。比如1990年全国高考那个“花与刺”的题目,材料中小姑娘的那句“我喜欢这花,因为它长在了刺上。”就属于很典型的“提示性语言”,而“刺”几乎就是行文中无法回避的关键之关键了。

  综上所述,今年作文的审题立意相对以往确实“难”了许多。但本人以为今年题目的这些“特点”,甚至是“缺点”,它们其实也都是“优点”:

  一,极好的考察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

  这则材料看似平淡,实则丰富。如何挖掘出其中的深意,对考生是个实实在在的考验。要很好的审题立意,就要求考生用心挖掘,要求考生“于平淡处听惊雷”了。那么,这则材料的“惊雷”到底在哪儿呢?

  1,偶然源于必然。

  《格林童话》的成功看似偶然,但离不开兄弟俩之前的努力。

  2,君子善假于物。

   格林的朋友善于利用手头的资源,这或许亦是一种必然。

  3,善于发现藏在生活深处的美。

   格林的朋友为什么立即将手稿拿去出版?因为他看见了宝贝。他怎么就知道是宝贝?有慧眼呗。

  4,生活永远高于艺术,人生何处不童话。

   格林兄弟收集传说的目的是找到它们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联系。后来《格林童话》的畅销说明了什么?说明格林兄弟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谁说没联系呢?(好的童话永远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格林兄弟或许目的性太强了吧?人生就是这么奇怪。

  二,很好的体现课改的精神。

  课改的精神核心是开放与选择。今年的题目看起来虽然不像往年那么的“多元”,但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及立意其实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丰富。用心的考生应该是不愁没的写的。考生反应强烈,说明我们语文老师该好好反省一下了。我们平时是不是技巧教得太多了?

  三,可防较有效的防止考生套题。

  本人以为,这恐怕是今年考题求变的目的之一。笔者参加了三次福建高考的评卷工作,最大的感受是套题的作文太多,文风虚华者比比皆是。09年的题目为“这也是一种——”在网上被评为“最人性化”的高考题。可这“人性化”的代价是什么?套题!

 

  总而言之,今年福建高考的作文题虽有些偏,有些难,有些怪。但笔者还是认为不管是横比,还是纵比,它都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好题目。语文老师们,任重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