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每一个爱的家庭
中国第一部幼儿电影
《 小 人 国 》
21世纪的育儿宝典
00后的心理实录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和《电影艺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真实电影《小人国》观摩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黄会林、林崇德、王一川、周星、王宜文,著名文化学者于丹,《电影艺术》杂志主编吴冠平,著名电影学者胡克、饶曙光、陈旭光、张卫等参加了观摩研讨会。
《小人国》获得2009年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大奖金熊猫奖,并且受邀作为2010年半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
影片将于2009年11月20日在全国盛大公映。
跟踪两载、历时三年完成的《小人国》拍摄了五岁的孩子王、二岁的探险家和四岁的情感公主,展示了即使父母也并不了解的儿童的真实状态,而主人公所在的幼儿园名叫巴学园。
巴学园是日本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里的一所学校,一个儿童的理想国。中国儿童教育家李跃儿试图把巴学园从理想搬进现实中国,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居然花费三年时间跟踪拍摄,制作了真实电影《小人国》
2009年6月以来,《小人国》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沈阳等地举办首映活动,观众反响强烈。82分钟长度,60分钟情不自禁的欢笑,从雪花飘飞、辰辰依然等待开始,泪腺丰富的年轻妈妈开始小声哭泣——就是这样一部神奇的电影:比虚构更精彩,比喜剧更欢乐。不少看了影片的父母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在幼儿园是这样的,原来我们并不了解孩子!一位企业白领连连跟妻子说:原来孩子生错了,再生一个。
国内外著名的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会长林崇德教授:我们现在都在提倡师德,十六大一再讲教师的素质就是师德与业务能力,什么是师德,我觉得应该是师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一视同仁的,言慈相机,这样的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我们《小人国》恰恰体现了我们老师的慈爱,换句话说,老师用爱教育孩子们,打人的孩子池亦洋,最后也能够成为讨人喜欢的,乐于跟小朋友融洽了相处的这么一个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会林教授:同道的电影,生命鲜活的呈现,给人丰富强烈的感受。大家看这样的片子会有很多的联想,也有很多寄托,所以我觉得,这种生命的力量是独特的,这样一种原汁原味的真实,又是在小人国的国土上,再加上原汁原味的生命的活跃,我想,这是我受感动的原因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文化学者于丹:今天我特别想要祝贺同道的这部作品,我作为他的朋友,这部片子反映了他两种身份,第一,他是一个专注于纪录片电影研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演,第二就是一个用心的父亲,他在这个片子里那种父亲的感性和研究者的理性,有一种深刻的融合,是一种水乳交融,我能够理解他的真实。
我想说,这里面有一点,让我感到最深刻的,就是关于什么是我们对于人评价的标准?真实究竟是什么?这些孩子,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选择对这些孩子进行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比如池亦洋,我可以评价他是一个反叛、缺乏教养、粗鲁、喜欢制约别人的坏孩子,他身上有顽劣、不服管教,有伤害他人的危险意识。
但是也可以用另外的体系评价,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身上有真正男子汉气派、有领导权欲,同时他喜欢用公平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他喜欢他的伙伴像男人一样呈现勇敢,顺服规则,表现能力,他训陈柄栋的时候说我从来不哭,输就输了,表现了非常阳光的人格,他可以呈现出他良性的成长。
第二个孩子,就是勇敢等待的辰辰,我们可以用一套体系评价她,说她的脸上有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忧伤,她对人生冷漠,她所有的目光在南德一个人身上,她身上的偏执和过分自闭的倾向。也可以说辰辰是一个多情善感的孩子,她在这个年龄上少有的能够坚持的孩子,她是一个不仅呈现态度,愿意把自己碗里吃的分给南德这样的孩子,南德见了她以后,她也有自己的微笑。
锡坤,你可以评价他是个小捣蛋鬼,用冒险呈现现实规则的破坏,一定要把规整好的东西撒在地上,他一定要弄出一点动静,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建立他的价值。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永远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可以用各式各样的东西实验垃圾筒到底有多大的容积,他可以在散乱的秩序里面奔跑,活跃的感受所有冒险的可能性。这也是锡坤。
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个这样的孩子,成人世界里,我们习惯以偏概全,我们说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坦荡可交,可是小人要提防。我们的孩子,两岁到六岁的孩子,他们的身上有多少多面性,我们怎么评价一个人?因为我是外行人,我不能评价真实电影,我只能说我理解我的朋友张同道的真实是什么?真实不仅是影像的记录,不仅仅是判断和童趣的呈现,真实是触摸到我们理念中的一些成人所迷惑的观念,我们看到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成人世界,真的真实,我们对他人的评价真实,这些孩子告别幼儿园以后,就会上小学,习惯于每个学期拿到的评定的评语,评语习惯于孩子归纳于几句话,我们一生记录在那几张纸里,我们活在他人的口碑中,口碑带有鲜明的褒贬色彩。
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就是让我们从了解孩子开始,让我们回到幼儿园,去学习对一个人公平的观察,真实是在什么中间呈现的?同道说,用一些生命去记录另外一些生命,呈现的载体是时间,如果不在两年之间拍摄,如果以两个月时间拍摄,我相信也能剪出一个82分钟的片子,但是我们会看到的,甚至在戏剧性上不会比现在弱,但是不会这样例题丰富。
今天是一个速成的时代,记录一个影像真实的魅力,敢于在今天与速度的规则沉默的抗衡,靠得起时间的人,会以真实还真实,那就是它的多元,我们无法说谁谁好孩子,谁是坏孩子,我们只能说蕴含着丰富的特性,孩子的世界也是很复杂,受欺负的豆豆说平时我总被人欺负,今天我要大发雷霆,这多像我们很多人的状态,很多人兔子急了,很会跳墙,人的困顿无助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有呈现。
这个片子让我思考承认世界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份,对于人性的认知、对于世界的观念,我们多大程度上接近了真实,一部纪录片是开放的,要提供的不是结论,而是带我们进入思考的起点,一个纪录片,呈现的不是一个好莱坞似的大团圆,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容,甚至紊乱,这个片子中间有一些零星、但是真实的碎片,我希望这些真实的碎片落在成人的世界中,能够激起真实的反响,让我们重新面对这个世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克:那两个孩子,辰辰等南德,要不然就是一个孩子,要不然就是一个最好的演员,根本没有把摄影机放在眼里,她就在那儿等那个孩子,即使现在明星,赵薇、章子怡都演不到那种纯真,迫切的等男孩子来,男孩子来了,不理他,她迫切的心情,要不然就是表演的好,要不然就是没有表演,是本性,联系于丹的说法,我们成人,我们之所以为成人,我们是被文化改造了,我们成了文化的人,我们离开了孩子的天真已经很远了,我们知道我们该说什么,该干什么,知道该做什么表情,这种情况下,我们意识到让你看一看,儿童的纯真的感情是什么?一个男孩子跟一个女孩子的纯真感情是什么的时候,你要看这种电影,你不能看即使是奥斯卡明星演的纯真感情,你要看真实的,不知道怎么装不知道怎么做的东西。这种情况下,这个电影是很有意义,或独特的,或者有特殊的功能。
《小人国》:献给每一个家庭的珍贵礼物,一部前所未有的电影传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