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2010-11-21 21:25:31)
标签:

周六

小百合

复兴中路

思南公馆

新天地

洋房

古朴

现代

杂谈

分类: 无限精彩在路上

    近日,心情犹如这天空,时常阴霾灰蒙。周五晚上,小百合提议,周六天气不错,我们是否去复兴路那一带转转,她曾经开车经过,入眼的是一排非常有特色的古旧老洋房的建筑群。
    想想,也好,难得深秋之季,仍然20度左右的温度,天空放晴展露太阳的笑颜,不妨出游换换心境。
    实在,无法静下心来用文字来详尽描述我们所到的“思南公馆”的独特风情。容我偷懒一次,借助别人的介绍文字,让大家感受一番。
    当然,文后的照片是我和小百合周六那天拍摄的。有景有人,情景交融……

 

雅静闲适思南公馆:新样貌老味道(文/潘璐)

 

    思南路,北接熙熙攘攘的淮海路,向南毗临热闹的日月光中心和田子坊,而在这两头的中间区段,却是绿树成荫,幽静闲适,曾被多少文人志士描述于笔端。
    其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成幢的花园洋房,几乎集中了老上海全部的民居样式。而如今在复兴中路段,以老洋房为主体建筑的思南公馆悄然试营业。融入了淡淡商业气的思南公馆虽还没有新天地那样聚拢人气,但那份老洋房氛围下的怀旧和小资情调已经渐渐漾开,也让这条思南路变得更有风情,风姿绰约。

闲适静雅的洋房气质

    生在上海的人,多少都有一份上海老街的情结,希望这种老风情和现代城市交融得不着痕迹。从思南路近复兴中路的大门走入,多株香樟、榆树和枫杨树在红瓦洋房旁款款而立,顿感无处不在的法式浪漫围绕左右。步入这一处境,心立刻宁静下来,空气因为历史的积淀和人文底蕴变得有些浓稠。这样的一处地方,即便不是有心前来,也一定会刻意进去走走。
    23幢独立式住宅建筑,在修缮后被恢复如旧,红瓦屋顶,赭色百叶窗,无过多装饰,简洁大方,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爬山虎则是很好的衬托。据说,项目动工前,运作方的数名设计师与项目经理曾专程来一旁的周公馆取经,“把楼梯扶手、窗框、门楣雕饰、壁炉等一一拍照,确保内部细节完全还原不走样。 ”
    有人会把逛思南公馆等同于逛新天地,但石库门和老洋房的感觉本有大不同,虽都是老上海的记忆,而老洋房总是多了那么几分宁静韵味。《卢湾区志》的序中概括了当年卢家湾面貌,第一特征就是“静雅”,代表建筑即“马斯南路一带”。而马斯南路指的就是思南路。
    秋意渐浓之时,走在思南公馆,脚底微黄梧桐落叶发出的沙沙响声,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音符;而随风起浪的葱郁爬山虎,落在地上的斑驳日光点,以及飘着淡淡桂花香的街道,仍具有让人无法忘怀的气质,有人说,“思南公馆一向是上海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那种情调只要去过一次就无法忘记。 ”也许真的是这样。

积淀底蕴的文化复刻

    顺着思南公馆门口的箭头往里走,你从内心确定了此行的目的:拍照、散步、品咖啡、逛名品店……除了这些,你不会有冲动干些别的事情。
    从思南路51号走到95号,除了思南路73号的周公馆、71号的周公馆办公楼外,还有21幢花园洋房。这儿的生命力在于它不可复制的文化。《大城小事》、《色戒》、《长恨歌》等诸多老上海背景的电影在此取景。对电影的导演和观众而言,这条路俨然是不可替代的“上海”。在这些原本静雅的花园洋房里,梅兰芳为拒绝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的胜利”,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请医生打了三针来 “高烧在床”;就在思南路61号的薛笃弼故居,辞去南京政府要职后在沪当律师仗义执言的薛笃弼,拒绝了随国民党政府官员撤赴台湾……
    思南公馆作为一个改造工程,它让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霜以及“72家房客”磨砺得不堪重负的洋房重现风采。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很多在此居住的上海居民爱恨交织,厨卫合用、电线杂乱,鸡毛蒜皮。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买上三两只鸡,一时吃不完,甚至直接就在那花园里放养;在洋房门口就能看见水果摊、葱油饼摊、修自行车摊若干,风一起,周公馆里四处弥漫葱油饼的味道。
    而今,屋内的壁炉恢复如新,残旧的木地板和扶手被拆下,运到厂里重拼后再送回,如新又不失历史感;老式铸铜开关及插销,上海买不着,统统去广东定制……坐在屋内,看着红色的阳光门、落地窗,光线穿过绿荫毫不吝惜地透进来,内心也变得安逸起来。

古朴现代的人文魅力

    洋房建筑里的每一处,都透着精心细致。 “门口迎宾的是茶花、竹子与鸣叫的小鸟,迎面的水晶吊灯映得洋房流光溢彩,很多东西看起来既冲突又和谐:花鸟抱枕很中国,一把金色黑色各半的高靠背椅又很现代;二楼有壁炉,却也有储藏间改成的电梯间;阁楼天窗很复古,开关却只需轻按墙上的按钮,更有甚者是下雨时还会自动地缓缓关闭……”这里的一椅、一灯、一树、一花,优雅得不动声色。
    而在公馆如今的经营业态中,多是西餐厅和咖啡屋,适合来访者小憩,其中大部分店家都有露天卡座。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时候坐在石板街道上,面朝装点着植物的洋楼,赏风景、喝咖啡、拗造型。这里还有不少即将开张的餐厅和家居家饰店,风格都偏向充满现代风格的设计,给老洋房增添了不少现代的简洁气息。
    精心静想,这里陆续会有商业项目开张,但思南公馆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文化而非纯商业,这份宝贵财富的发扬复制,将会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思南公馆,不是上海另一个哪里。它就是它,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城市人文积淀,诉说着漫长的上海故事,延续着人们的上海情结。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0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0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0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1《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1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1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1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2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2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2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3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3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3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3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3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3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3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3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3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3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4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4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4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4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3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4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55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56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7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8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59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60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61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No.62
《感受》上海又一处新天地:思南公馆

No.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