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发表于《铁道工程报通讯》)
杂谈新闻写作之(六); 要善于打腹稿
有的同志喜欢抓住一点东西就立即动笔写,可是稿纸撕了一页又一页,文章总难形成。而有的同志,特别是老新闻工作者,有了素材却并不急于动笔,而一旦动起笔来,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为什么会有上述两种情形?原因虽多,比如文字水平的高低、写作经验的多少等,但是笔者以为,作者是否善于打腹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先打腹稿而后写着,写起来则顺利些,而不打腹稿者,则不会那么顺手。
何谓打腹稿?简单地说就是在心里打草稿。
那么如何打腹稿呢?一般地说,打腹稿不想用笔打草稿那么逐字逐句地推敲,而只是对所要写的文章画出个大体轮廓来,即对用什么标题、采用什么体裁、从什么角度入手,以及材料的取舍、文章的结构等,经过推敲后,订出个大体的轮廓来。当然,腹稿打得愈全面愈好。有了腹稿的框架后,动起笔来就会有条有理,不至于心中无谱,盲目而作了。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是极为重视打腹稿的。据史载,唐朝文学家王勃,作文之前,现将墨磨足,然后便躺在床上盖被而思,待腹稿打成后方始动笔,常是写即成文。笔者在自己的写作中,对打腹稿的益处也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想建议不喜欢打腹稿的朋友,最好还是养成先打腹稿的良好习惯。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打腹稿虽然要花时间,但一旦写起来却顺利迅速的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