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发表于《报林求索》)
杂谈新闻写作(五):该文凭什么在全国获奖?
答案--准、新、精
我写过一篇题为《谨防思想政治工作“亏损”》的新闻言论,文章发出不久,就被多家报纸刊登了,而且还被评为全国企业报好稿件。这篇稿件为什么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冲杀上了好稿红榜?
一是问题抓得准。在我写这篇言论之时,一些企业对经济工作的亏损相当重视,但对思想工作的被动局面却不够重视。此种局面不扭转,无疑对企业的全面建设不利。因此,呼吁人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亏损”,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指出了当时许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后,向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位敲响了警钟。
二是标题新。说它新,就在于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亏损”二字联系了起来了,这在当时是没有这个提法的。“亏损”二字用在这里,不仅增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还能起到一种特殊的功效:能使人们在今后谈到亏是大有益处的。
三是文字精炼。虽然该文讲的是一个大主题,但并没有长篇大论。无论是观点的提出,还是对观点的论证,都较好地做到了简明扼要,不讲废话。笔者在写初稿时写了近2000字,后几经修改,不足千字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附原文:
《谨防思想政治工作“亏损”》
提及亏损,人们大都只将它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若出现了资金方面的亏损,人们就会很快引起重视。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个亏损的问题,同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何谓思想政治工作的“亏损”?简言以概之,即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效果差。
近年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反复重申了“政治工作时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各单位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要看到,相当一些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仍然显得没有生机;认识上不去,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职工中存在的许多思想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职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与威力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总难步出“亏损”的境地。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是被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了的。目前,相当一些企业困难重重,经济效益不理想,职工思想问题比较多,甚至产生了不少消极情绪,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倘若思想政治工作总处于“亏损”局面,职工的思想问题总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就难保证,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每个企业在大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扭一扭思想政治工作的“亏损”。只要思想政治工作不“亏损”,企业的各项建设就有了有力的保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才有坚实的基础。(此文发表于《中国铁道建筑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