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热点杂谈 |
有国内考察团去德国,驻地同事请去一中餐厅就餐。狼吞虎咽后,饭菜约余三分之一。出门正欲走,餐馆有人叫。交流之后得知,在场的一德国老太对他们剩菜太多有意见。国人正想理论下去,老太却打电话叫来一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结果,这工作人员开除了一张50马克的罚单。驻地同事连声“对不起”。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礼貌地解释说: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需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能也没有理由浪费!
这是一件让国人十分尴尬的事情,对于我们许多国人来说,真该从中好好的反思一番。
吃饭穿衣,天经地义。为了生存,吃饱肚子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当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讲究一些亦无大错。但在中国,对吃饭却实在讲究的有些过于过分,特别是一些自己有钱或是能够占公家便宜的人,大吃海喝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各级组织都有各种明文规定,但浪费资源摆阔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与我们的有些人综合素质不高大有关系。他们忘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祖训,不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更谈不上从全球资源匮乏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是说国人就不如老外,但就此故事中说到的吃饭来讲,确是大有必要学学人家。
一个比我们发达得多的国家的国民,节余资源的意识是如此的强,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以“不管好不好,只要价钱高”、“桌上不剩菜,就是没气派”的心态来对待吃饭呢?
吃饭问题,有时候不单纯就是吃饭问题,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程度。但愿我们大家都将节约的意识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朱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