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以前,提到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时,我总会要说一说《人工智能》,尽管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不算优秀,但我还是喜欢它,因为这部电影中有库布里克的影子,而情感被赋予在了机器人身上也是我所关注的主题。

在拍摄于2001年的科幻影片《人工智能》中,斯皮尔伯格似乎尝试着改变他一贯的温情,当然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源自特立独行的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人工智能》本来是库布里克生前非常希望拍摄的一部影片,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直到去世库布里克也一直没能将他这部电影列入拍摄计划。继承了大师遗志的斯皮尔伯格接手这部影片时发现,库布里克已经为他打下了一个完美的基础,甚至许多场景库布里克都已经亲手绘制出来了。

《人工智能》讲述的是小机器人戴维在被收养他的人类父母抛弃后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变成真正的小孩,以期重新获得父母之爱的心酸故事。
小机器人戴维是科学家研制的新型产品,他被送到亨利和莫妮卡夫妇家中来替代他们刚刚死去的儿子。一开始,莫妮卡不能接受戴维的出现,因为他被制作得太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儿了,看到他莫妮卡就会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子。作为新型的智能机器,戴维被设计成需要得到主人的真爱,他开始以自己的纯真和善良赢得莫妮卡的关怀,他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类似亲生母子的关系。

但是戴维幸福的生活却是如此的短暂,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久之后莫妮卡的亲生儿子又被救活了,他的重新出现使得莫妮卡的所有母爱全部回到亲生儿子身上,戴维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戴维认为自己是一个真人并有资格获得母亲真爱的想法,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天真幻想,因为在他深爱的母亲看来,对比亲生儿子,戴维不过是一个高级玩具而已。
在发生一系列的冲突之后,莫妮卡终于再也不能忍受戴维的存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她将戴维丢弃在丛林里……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对于人性进行全新角度的探讨以外,还体现出原创作者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切忧虑。影片中设定的主要场景包括:温馨的家庭;血腥的机器人屠宰场;以及被大水淹没充满末世之感的曼哈顿。从空间排列顺序上不难看出,对于人类的未来,原创作者库布里克是相当悲观的。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应该抛弃掉所有虚假的温情,并引领人类在绝望中重建新的希望。机器人戴维的未来显然是不能建立在简单的亲情之上的,他获得救赎的途径应该是崭新的,从来没有人经历过的道路。斯皮尔伯格在一系列的电影中对他幼年时代的孤独感进行了诠释,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中的小机器人戴维面临的孤独处境显得更加残酷,但是影片的结尾,斯皮尔伯格却仍然带领着观众回到了他一贯的温情当中。

两千年过去了,地球上的生命已经灭绝,小机器人戴维在外星人的帮助下使死去的养母重新复活,断裂了两千多年的亲情被重新弥补。这个结尾中,戴维过去的家被表现得极尽温馨,他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弥合又重新经过了细致的铺垫。但即便如此,这个冗长的结尾还是显得和整部影片的格调很不统一。当然,这很可能又是斯皮尔伯格同好莱坞商业机制妥协的产物,因为在大制片商看来,一个悲剧性的或者超出一般观众理解能力的结尾都是不被接受的。

当然,任何问题都是可以从两个以上的不同侧面进行讨论的,《人工智能》的结尾虽然看起来不过是同好莱坞商业机制妥协的产物,但是正是这种妥协才使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支持。我个人也非常不满意这个结尾,认为当小戴维掉到水中看到木制的人偶仙子就应该结局了。但是,我们可以再多想一想,如果人类的情感被小戴维记忆并保存了下来,那么两千年后,外星人通过小戴维看到的将是人类最美的一面。所以,机器人被赋予了情感,它会是什么呢?我们又回到了以前曾讨论过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