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骗”这个字的意思是: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所以,骗子这个行业应该是属于脑力劳动。有人常常看不起骗子,觉得这些人就像令人讨厌的狐狸,可是狐狸总会有令人吃惊的表现,骗子也是如此。比如超级骗子,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可以化险为夷,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你不信就看一看电影中的这些超级骗子吧……

《一级恐惧》
行骗目的:化险为夷
行骗人员:艾伦
行骗指数:★★★☆☆
在这里,我想先声明一下,如果没有后几部影片垫底,这部电影的指数应该是四颗星。
如果你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就一定对东京审判非常熟悉。在这里我先讲审判中的一个细节,审判的第一天,所有的战犯就坐后,一名叫大川周明的犯人突然站起,用手拍打他前座的东条英机的脑袋,并不断地说着些什么……后经有关人士证明,大川周明得了精神病,免于了审判。电影《一级恐惧》中的情节就与这段历史非常相似。

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罗森被人谋杀,身上共被刺了74刀。警察在现场抓到了满手鲜血的少年艾伦。著名律师马丁-威尔决定经办此案。他在拘留所看到了面色苍白,稚气未脱的艾伦,通过交谈他认为艾伦是无辜的,并决定免费为他辩护。
巧的是,威尔的前妻瑞纳作为女检察官也经手这个案子,并提出了大量不利于艾伦的证据。
随着案件的审理,人们发现了老主教可能有窥淫癖,而艾伦的性格似乎也有些不正常。在威尔的帮助中,艾伦终于在法庭上暴发了,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凶相毕露,甚至还攻击了瑞纳。后经心理医生的检测,证明艾伦患有人格分裂症。因此,他免于了审判。

然而,威尔去探望已经恢复常态的艾伦。临别时,艾伦请他代向瑞纳道歉,问她的脖子有没有受伤,威尔随口答应之后才突然想到艾伦应该在发作后什么都无法记住。被识破的艾伦看着他狞笑起来。威尔终于明白了一切……

《普通嫌疑犯》
行骗目的:瞒天过海
行骗人员:金特(化名)
行骗指数:★★★★☆
有人说,这部《普通嫌疑犯》与《一级恐惧》很相似。但实际上《普通嫌疑犯》中的行骗过程是相当缜密的,主人公金特先生的行骗与忽悠技巧要远远超过艾伦小朋友。

从表面上看,金特只不过是这个临时拼凑的犯罪集团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而且他还是一个跛子。但事实上,他操纵了一系列的犯罪,从抢劫到销脏,从毒品到所谓的刺杀人质,金特以一种特殊身份将那几个同伙玩得团团转,并最终将他们送到了地狱。
而警察在抓到金特后,他的表演天赋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先是交代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小错,然后将事先就设好的局抛给了警察。金特不慌不忙的编着自己的故事,而故事里出现的一些所谓的人名,他则是从警察办公室的启示栏中信手拈来。
不动声色的表演加上无懈可击的布局,使得警察们不得不相信这个有点残疾的小人物。当金特一瘸一拐的从警局里走出时,看到启示栏的警察才恍然大悟,等他们追出警局,金特早已箭步如飞地跨进了汽车扬长而去,而警察们则只能面对茫茫人海望洋兴叹了。

《骗中骗》
行骗目的:复仇
行骗人员:亨利、胡克
行骗指数:★★★★★
我给《骗中骗》这部电影打五颗星,相信影迷朋友们都不会有疑意,因为这部电影太经典了,并且以章节体的形式逐一剖析了行骗的全部过程,是一个教课书式的样板电影。

影片中,小贼胡克与老牌骗子亨利因为复仇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为黑帮老大隆根精心设下了一个圈套。从下饵、骗局、赌马、出击
到最后的刺激,黑帮老大被牵着鼻子一步步地引向了破产之路。这其间每一步的实施都蕴涵极高的技巧,轻之不及,重之则过。有一刻,我真的相信,亨利是学过《三十六计》的,因为片中对这些计策的使用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当影片最后,假死的胡克和亨利双双醒来时,我相信被忽悠的不只是黑帮老大隆根一人,观众也会有如梦方醒的感觉。刺激,太刺激啦!!!

《摇尾狗》
行骗目的:政治权利
行骗人员:康拉德-布里恩、斯坦利-莫斯
行骗指数:★★★★★
前面介绍的几位骗子虽然骗术高超,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些混迹于江湖的小骗子,真正的大骗子是搞政治的,他们可以骗国家、骗人民、骗历史,甚至可以欺骗整个世界。

美国大选的前十日,竞选连任的总统卷入了白宫女实习生性丑闻风波中,为了平息外界舆论的不利影响,康拉德-布里恩博士被紧急召进白宫,与白宫宫员一起商讨对策。布里恩老谋深算,惯于操纵政治、新闻及公众舆论。他很快想出一条对策:制造一场世界性的危机,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
于是,在好莱坞制片人斯坦利-莫斯的帮助下,一盘名为“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尔巴尼亚”的影带问世了。影带被送到了电视台,在新闻频道播放后,“阿尔巴尼亚危机”果然让大众信以为真,备加关注。

然而,当有人开始质疑这场并未发生战争时,中情局出面阻止了布里恩的行动,并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宣布“阿尔巴尼亚战争”已经结束。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投票日日趋临近,在布里恩的压力下,莫斯又编造出另一场闹剧,宣称一名叫施马恩的美国士兵被滞留在阿尔巴尼亚。这个施马恩很快被新闻界吹捧成传奇英雄。为了让施马恩再度吸引公众的关注,布里恩和莫斯决定演出一场“英雄回国”,白宫为此挑选了一名犯人来扮演施马恩。载着“英雄”的飞机在飞往华盛顿途中不幸失事,那名因强奸修女入狱的罪犯也随之身亡。莫斯顺水推舟又导演了一幕隆重的葬礼。几次异乎寻常的“创作”使莫斯备感兴奋,得意之余,他萌发了将这段经历拍成电影的念头。为此,布里恩严厉地警告他闭紧嘴巴,但仍感到有泄密的危险。几天后,莫斯莫名其妙地死于“心脏病”。在他死后,他生前一手炮制的“阿尔巴尼亚危机”仍在不停地制造新闻……
怎么样,这个故事听上去很耳熟吧,似乎与某些真实的事件很相近。可悲的是,电影也会被沦为政治骗子的宣传工具。
《一级恐惧》中的艾伦是由爱德华-诺顿扮演的,《普通嫌疑犯》中的金特是由凯文-史贝西扮演的,《骗中骗》中的亨利与胡克更是由大名鼎鼎的保罗-纽曼和罗德特-雷德福扮演的,而《摇尾狗》中的两位主角也是演技派高手罗伯特-德尼罗和达斯汀-霍夫曼分别担当。可见,骗子这个角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内心没有城府的人是演不了的。当然,现实中的超级骗子也是身藏不露的,银幕上的超级骗子是对现实的反射,而现实中的欺骗又远比电影中的要赤裸裸得多。真希望电影少成为骗子们所利用的工具,我们不能在自欺欺人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