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黑泽明,所有的记载都指向伟大……正如影评家唐纳德-里奇所言,在亚洲,能经受住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考验的,恐怕只有黑泽明一人。林夕也曾用“食字”游戏来解析黑泽明的包容性。黑代表本国人的最初态度,明表示西方人的称赞,泽也可作为择,于是,黑“择”明平衡了两面,亦能将黑最终转化为明。不久前,黑泽明最有名的四部电影被西方重新修复了,这四部电影分别是《七武士》、《乱》、《罗生门》、《用心棒》。应该说,这四部电影是全世界的骄傲。

《罗生门》
《罗生门》在威尼斯捧狮前,日本国内近乎屏蔽了它,指责主旨不清的骂声一片。后来,《意大利电影》主编斯特拉米杰利瞒着黑泽明将本片报审威尼斯,取得惊人成果,评论家们面面相觑,却仍然没给本片好脸色,认为“这完全是外国人出于对东洋式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罗生门》背负“为亚洲电影进军世界打头阵哑炮”的定语生存了60年。

《用心棒》
《用心棒》是黑泽明电影中被翻拍次数最多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荒野大镖客》,布鲁斯-威利斯的《终极悍将》……还有动画片、漫画书,小说,甚至是游戏,《用心棒》的身影遍布文化出版界。本片也是黑泽明电影中第一个得到东西方一致称赞的。侠和义的世界共通性,让《用心棒》和它的续集《椿三十郎》(《穿心剑》)被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拍。

《七武士》
山田洋次(《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绢》《武士三部曲》)曾说,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能拍出《七武士》了。而在1954年,面对《七武士》创造日影制作费之最,日本的评论家只用敷衍式的语句概括本片的成就——“日影大型古装戏的鼻祖”。相对日本的保守,好莱坞直接以黑泽明最佳来定位本片,《罗生门》是相识,《七武士》就是相恋。后者带来的震撼,至今无人超越。

《乱》
《十二怒汉》的导演希德尼-鲁迈特是《乱》的忠实推崇者。他认为,黑泽明早期作品都在刻意渲染哲学道理,只有《乱》是真情流露。学院并不赞同,但依然用最佳服装设计表彰了它。最大的转折来自《星球大战》系列,这部当年最火的电影,灵感正来自黑泽明作品。这等荣誉让日本人不再纠结黑泽明的揭短恶习,一部代表民族精神的巨制,值得他们永远颂扬。
另:

《影子武士》
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黑泽明那些更具东方气质的电影,《影子武士》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泽明在用此片来捍卫自古以来一脉相传的东方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根源却来自我们中国。“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正是我们中国《孙子兵法》的精髓。武田信玄希望他的后人能够传承这一精髓,可真正理解他的却只是那个影子武士。黑泽明是想用历史来告诉我们,失去自身固有的特征,无疑等于灭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