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手:
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贼潜入到了女画家的房中,他若无其事地翻找着值钱的东西,惊醒的女主人告诉他:这里什么也没有。贼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冷酷地开枪杀死了女画家。在鲜血四溅的房间里,贼仍可以冷静地从冰箱里拿出食物来大嚼。而在黑暗中,枪声引来了女画家的小女儿,那双大大的眼睛凝视着贼,男人本能的反应,枪杆子一伸,枪口对正了小女孩的太阳穴……

蝴蝶:
十年后,小女孩已经成为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宛如蜕变后的蝴蝶绽放着美丽,然而她的眼神却总是空白的,那丝鲜活的灵动已经不在她的头脑之中了。原来,当年的贼还是扣动了扳机,虽然子弹没有夺去她的性命,却轰掉了她的思想。她成了孤儿,被送进了康复院,每个星期都被一个老婆婆带进城里度过周未。

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是杀手的贼遇见了少女,尽管少女呆傻得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杀手却害怕那双空洞的眼神,他仿佛掉进了一个不见底的深渊,自身的罪孽如绞索一般令他窒息。他绑架了少女,想杀死她了却心中的困境,然而每次下毒手时,少女的眼神又是那么令人怜爱……

《杀手-蝴蝶-梦》是西班牙导演胡安-玛巴乔-乌略亚于1993年拍摄的作品,此片的原名为《La Madre
muerta》,译为英文是《The Dead
Mother》,即《死去的母亲》。在发行的过程中,不知是谁赋予这部电影如此浪漫的名字,将全片的线索完美地串联起来,并增添了电影诗意的美感。

影片中,少女与杀手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为了证明少女是否真的呆傻,杀手用尽了各种手段,想从少女的眼中看到一丝常人的眼神。但是,除了发现这个女孩与自己一样喜欢吃巧克力外,那目光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在杀手眼中,女孩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甚至不知道生死的概念,杀死这样一个女孩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但恰恰女孩身上仅有的两种东西直抵杀手的内心:一是眼神;二是喜欢吃巧克力。前者让杀手害怕,因为从女孩的眼神里杀手看到了自己的罪孽,所以才萌发要除掉女孩的念头。而后者又触动了杀手内心的孤独和脆弱。随着在一起的时间延长,前一种感觉逐渐淡化,而后一种感觉逐渐蔓延开来,一种叫做“怜惜”的情感开始滋生。于是他开始给女孩洗澡,想法逗女孩笑(注意不是开心)。当杀手忽然感觉女孩具有女性的身体并且有性唤起时,杀手开始意识到女孩应该是一个“人
”,而不是一个自己随意处置的一堆肉。当杀手把自己原本想杀的人真正看作“人”来对待时,结果只有一个:放弃杀她。

其实,与其说杀手把女孩看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不如说杀手把女孩当作自己,一个内心脆弱的、在炼狱中的蝴蝶,而其情人则代表一个现实中的自己,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按照佛洛伊德的理论,这两者不断地冲突,最后导致了超我战胜了本我,本我向超我妥协,从而杀手义无反顾地去救女孩,去放飞身在地狱中的蝴蝶。

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当夹在杀手与少女中间的那个情人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开枪射向了女孩时,杀手却突然疯了一般将女孩送往医院,紧急抢救,并逼迫得自己的情人自杀身亡……
影片最后是全片的高潮。女孩经过医治又回到了收容院,已经落破的杀手鬼使神差一般偷偷地去看望她。他手持女孩最爱吃的巧克力向她示意,此时那个女孩就是他的一切,他多么希望女孩能走过来,接过巧克力,原谅他以前的罪恶。

只是出于对巧克力的诱惑,女孩终于走来,要接杀手手中的巧克力。而就在这时,收容所的看护发现了他们的举动,几个人冲上来将杀手按倒在地,巧克力被打落在旁边的泥水中,女孩也被人拉向院门……

杀手痛苦地挣扎着,看着远去女孩的背影,他希望上帝能给他一个奇迹。
真的,奇迹出现了!女孩挣脱了拉着她的人,拼命地跑回来,迎着杀手期待的目光,她跑到杀手的跟前,弯下身来,杀手的眼中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救赎的光明似乎就在眼前了。然而,女孩却伸手到泥水中,摸到了那块刚才掉落的巧克力,捡起来,看着,头也不回地又走回去了。

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结局,这个故事仿佛只是一个外壳,导演的意图是在阐示杀手的心理:杀手绝不等于冷血。在光影的世界里杀手更是如此,那些隐藏在所谓冰冷后面的情感一旦被释放出来,其火热度和真诚度都是常人所不及的。然而,杀手有了情感,等待他的就只有死亡了。这是杀手的悲剧,也是关于杀手电影最凄美的所在。
人在江湖,总是要还的。《喋血双雄》中小庄想医治女歌手的眼睛来救赎自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莱昂想通过拯救玛蒂尔达来救赎自己;而在《杀手-蝴蝶-梦》中杀手只是希望女孩用一个回眸来原谅自己。可是,通往地狱的路已经走得太远了,被杀手夺走灵魂的生命怎么会原谅他呢?你无情的伤害了别人,别人也会无情的回报你。

请注意这部电影的海报,一道裂痕穿过婴儿的头部,撕开母亲的咽喉。而一条铁链索在婴儿的脖子上,这一切都来自于画外,那便是杀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