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2009-09-26 08:33:41)
标签:

影评/乐评

回顾经典

文化

娱乐

科恩兄弟

分类: 影评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科恩兄弟在进行电影创作时是有明确分工的,哥哥乔尔-科恩是导演和编剧,弟弟伊桑-科恩则承担制片人和联合编剧的工作。但实际上在现实工作当中兄弟二人很难明确分工,他们的关系亲密无间,总是共同处理和应对与创作相关的大部分事情,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被称为是科恩兄弟作品的原因。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在技术层面上,科恩兄弟充分继承了经典好莱坞的镜头叙事语言,这种语言恐怕是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商业电影规范了,但在这种成熟的模式后面,科恩兄弟却总能提供一种与好莱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这一点在科恩兄弟最重要的作品《巴顿-芬克》中表露无遗。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一个叫巴顿-芬克的人从纽约来到了洛杉矶,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舞台剧编剧,但他这次来到西海岸的目的再清楚不过,象绝大部分出现在这里的略微有些名气的作家一样,他们都是来好莱坞淘金的。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巴顿-芬克受雇于一家电影公司,为他们写一部关于摔跤手的B级片,但他的写作从一开始就陷入到巨大的困境之中,剧本开了无数次头,可写了两句话之后却怎么也继续不下去了。万般无奈之下,巴顿-芬克找到了这部影片的导演,向他请教该如何在剧作方面找到突破口。可这位语速极快脾气怪谑的导演则很不耐烦地让巴顿自己去找别的编剧请教该如何写作电影的剧本。
   举目无亲的巴顿在洗手间里偶遇一位著名作家,这个嗜酒如命的人显然是巴顿-芬克一直以来崇拜的偶像。巴顿-芬克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他试图通过同这个盛名在外的成功编剧的接触找到一条能够在好莱坞飞黄腾达的道路。但随着接触的深入,他发现这位偶像人物实在徒有其表,或许他很久很久以前也曾经写过一两篇像样的东西,但现在却已经彻底堕落成为一个自私、无能而又狂躁的酒鬼。而他这些年不断推出的那些伟大的作品,居然全部是出自他所雇用的漂亮的私人女秘书奥黛丽小姐之手。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事到如今,巴顿-芬克还能怎样呢?他仿佛从自己偶像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好莱坞如同是一个无比强大的黑洞,能够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作者的所有才华抽干压尽,能够让人无所适从彻底堕落。巴顿-芬克这个略微有些神经质的漂泊异乡的淘金者,孤身一人栖身于这个神秘而诡异的旅店之中。夜晚,吸血的蚊子会令他彻夜难眠,房间外面那悠长的走廊贴满了富于热带情调,但却因陈旧而变得鬼气森森的墙纸,这正如同就是巴顿内心世界的投射,他陷入到了一个陈腐之极的世界当中,这个世界会在夜深人静之际悄然剥落掉浮华的外衣,露出里面那已经彻底腐烂的黏液。
   在好莱坞那湿热粘稠,甜腻却又无情的怀抱当中,巴顿-芬克这个小知识分子已经走投无路,在这人生最最孤独和苦闷的时刻,他同那位著名作家的私人女秘书之间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情……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巴顿-芬克》前半部分科恩兄弟着重刻画巴顿-芬克同好莱坞之间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但如果单纯如此这部电影未免过于简单,实际上这部荣获了199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导演双重大奖的影片在给予好莱坞商业电影体系以极大的讽刺的同时,对于巴顿-芬克这样一个小知识分子自身的反省要更为犀利和深入。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在巴顿-芬克房间的隔壁住着一位膀大腰圆的邻居。这位名叫查理的保险推销员时不时地会来到巴顿的房间骚扰他一下。当然,孤独的巴顿也乐于这位邻居的来访,虽说一开始有些不太情愿,但很快他就把查理当成了自己文学理想的最佳倾诉对象,他往往滔滔不绝地痛说自己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有多么的格格不入,但却很少真正倾听一下对方,也就是这位胖子查理想要说些什么。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巴顿-芬克这个人物显而易见有着科恩兄弟个人的影子,对于这个人物他们投入深切而复杂的情感,或许对于这个人物的鞭挞和解析实际上就是科恩兄弟对于自身的反思和批判。巴顿口口声声要为劳苦大众创作戏剧,但实际上却对近在眼前的劳苦大众毫不关心,他关心的其实是自己的名声和荣誉。在这方面,他有着小布尔乔亚的痛病:夸夸其谈、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内心脆弱。他们自以为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个世界,但实际上却完全相反。在一次与奥黛丽共度春宵之后,恐怖和暴力突然降临,奥黛丽居然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巴顿的床上,那科恩兄弟电影标志性的触目惊心的大片血污弥漫在那里,让人无法收拾……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影片在这时开始进入神秘的魔幻现实主义时间。奥黛丽为何死在巴顿-芬克的床上,凶手是谁?凶手用什么方法杀死了奥黛丽?这一切的疑团全都来不及解释了,因为方向盘已经不在巴顿手中。巴顿-芬克的那位平常看起来有些头脑简单的邻居此时出现了,他却仿佛换成了另外一个人,从一个不受重视的的普罗大众摇身变成了巴顿的拯救者,而他的真实身份通过警察的介入也有所交待,查理也许真的如警察所言是一个通缉多年的连环杀手,可当他狂暴地扫除巴顿身边的束缚,并愤怒地指责巴顿的懦弱和无知时,我们发现,也许这位查理其实不过是巴顿-芬克在这家无比压抑的小旅店中所产生的内心狂想而已。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最后,查理点燃了那条反复出现的悠长的几乎看不见尽头的走廊,让走廊中那腻乎乎的热带风格的墙纸在烈火之中剧烈燃烧,巴顿-芬克梦想中的劳苦大众如今已经脱离他的头脑,开始狂暴的革命。而巴顿-芬克这样的小知识分子则只能在革命的烈焰中遁身而逃了。也许只有挂在墙上的那张海滨美女图才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地方。《巴顿-芬克》的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充分证明,尽管科恩兄弟的电影在表面形态上同好莱坞的经典方式十分相像,但在内核之中却有着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独立人格。

 

《巴顿-芬克》——亦真亦幻的挣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