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蒂姆-伯顿的儿子比利降生,也正是在这一年,蒂姆-伯顿拍摄了他讲述父子情感的魔幻童话剧《大鱼老爸》。
这部投资7000万美元的影片是根据丹尼尔-华莱士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同时它还是年介45岁的蒂姆-伯顿的第十部电影作品。作为一个男孩儿的父亲,蒂姆-伯顿在这部温情脉脉的影片当中放下了顽童的心态,他表现得更加平和,叙事也更加完整、更有条理。

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爱德华-布鲁姆不久于人世,这时候三年不予联系的儿子威廉回来看望他。和父亲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威廉此次回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他要破解父亲一生所讲的那些所谓的谎言的真相。

在威廉眼中,父亲布鲁姆是个不折不扣的吹牛大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威廉,自己其实是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这个大鱼的谎言还只是父亲编造的诸多童话的开始。在父亲那不着边际的世界当中,用玻璃眼珠能预测死亡的巫婆、鲨鱼一样大的鲇鱼、偷吃牲畜的巨人、掌管马戏团的狼人等等,都是挂在嘴边上的常客。而对于长大成人的威廉而言,父亲很早以前就已经被认定为是一个说话不负责任的家伙。在父子相处的过程中,父亲继续讲述自己的往事,那些往事依然是那样富于传奇色彩,它甚至有着四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而这些都是原著小说的精髓所在。蒂姆-伯顿为了将这些文学概念视觉化,将老爱德华讲述的年轻时的冒险故事与威廉寻找自己父亲的真实生活的努力两条线索以闪回的方式交织在一起,着重强调父子之间在情感上的矛盾与挣扎,虚构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拼贴在一起,使得虚构显得更加真实,而真实也仿佛是虚构了一般。

影片在进行精巧的叙事的同时,也不忘了展现蒂姆-伯顿那鬼灵精怪的一面。怪诞、神秘、荒凉阴暗的场面,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父子情感的主线之中,迷幻的风格如同是一场影像缤纷的白日梦。童趣伴随着荒诞不经的色彩,甚至某些部分还有着恐怖的内容,但这又显然是蒂姆-伯顿的风格,将黑色的B级片融入到儿童片和动画片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B级童话风格,只不过伯顿的这种风格所掩蔽的永远是一片敏感而柔软的内心世界。

《大鱼老爸》的最后,儿子威廉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所谓谎言背后那颗诚恳而善良的心灵,父子二人终于重归于好,但父亲终归还是撒手人寰。在儿子的注视中,父亲安心地离去,化作他的故事里的那条大鱼。

查理是小镇上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热爱巧克力糖果,并对镇上那座神秘的巧克力工厂怀有无限的向往。一天,机会来了,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举办了一场抽奖,决定为自己的工厂选择一位继承人,包括查理在内的五个孩子抽中了金色的奖券,获得了参观工厂的资格。于是,几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已经15年没有人来过的古怪工厂,开始了一场神秘莫测的冒险……

相对于其它作品,蒂姆-伯顿的这个故事还是一贯的幼稚,不过反复的幼稚以后就成了风格,如今很少有人在这一点上批评他了,因为很显然,一部童话电影,一部拍给孩子看的电影似乎就应该有这样一种幼稚的气质,太复杂了孩子们怎么能懂呢?况且,对于大多数喜欢回顾童年的成年人来说,蒂姆-伯顿还总能提供一些涩涩的伤感,勾起一些总也忘不了讲出来却无聊的往事。所以,尽管经常跟老板闹别扭,喜欢把一些小欲望藏起来,蒂姆-伯顿却还是能够在好莱坞的大制片场里混得随心所欲、如鱼得水,原因得简单,他的电影孩子喜欢看,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家长也愿意带着孩子去看。

查理,一个普通的小孩,用影片中的旁白来讲,他不比任何一个孩子更快、更强壮、更聪明,并且他的家庭不富裕,没有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不过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影片到这里还不到五分钟,但一切都已经非常清楚,结局摆在那里,一猜就能猜到,这个普通小孩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可问题就在这里,所谓普通的小孩其实是一个相当暴力的说法,因为这个孩子被放大到了银幕上,这里的所谓普通也就是具有了一种代表性,而这个代表性并非出自观众的取舍,而是由影片的作者强行提供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并非一部内容空洞的电影,在那些炫目的画面后面有一种坚定的东西。很显然,做为影片的创作者,那也正是他所坚信的。查理是一个充满爱的孩子,无论对他的亲人还是对这个世界,他那天性的善良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不知道导演蒂姆-伯顿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很显然,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查理就是这样一个由他举出的完美的例子,当他那纯真的面容在充满贫穷与欺骗的成人世界出现时,大多数人都会跟着导演慨叹:唉,多好的孩子!蒂姆-伯顿按照自己的想象塑造了这个人物,而这个导演又以拥有孩子一般的想象力而著称,这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合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好了,你们这些孩子应该喜欢了吧!

从票房上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孩子喜欢,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同我们一样发出疑问,这个孩子确实哪儿都好,唯一一点遗憾就是,不像是真的。

童话必然是幼稚的,但幼稚并不意味着就理所当然的可以进行任性和武断的表达。蒂姆-伯顿的B级童话多多少少有些缺憾,或许这也正是他这种境界的艺术家同安徒生那种境界的艺术家最本质的区别。当然正如以前我所说的那样,尽管蒂姆-伯顿始终徘徊在通往大师殿堂的走廊之中,尽管他的影史地位还有待时间的认定,但无疑他是一个电影天才,他的作品如同所有电影大师的作品一样提供给了人类永恒的艺术之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