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满66岁的宫崎骏又开始创作新的作品了,这部定名为《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影片画作的原型就是宫崎骏的孙子,在这部作品里,除了拥有宫崎骏所擅长的唯美画面、动人的音乐外,他还以自己的小孙子为原型,融入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挑战自己不擅长的水彩绘画手法,亲自动手一幅一幅地描绘场景,作为送给孙子的儿童节礼物,虽然有好事的媒体认为,此举是为了缓和他与儿子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但不管怎样,喜欢宫崎骏作品的我们又有眼福了。

《悬崖上的金鱼姬》的故事讲的是生活在海底世界的金鱼姬向往外面的世界,她乘着水母逃了出来,不巧卡在一个玻璃罐里动弹不得。五岁的小男孩儿宗介跟父母生活在海边悬崖上的小屋,他刚好下来海边玩耍,救出了金鱼姬,并给她取名叫波妞。波妞会对不喜欢的人喷水,喜欢吃火腿肉。后来,波妞的父亲出现并强行把她带回到海底,但宗介跟波妞之间已经有了相互信任和纯真的情感。波妞不顾父亲的阻拦,回到陆地上见宗介,她变成了人类,一个可爱的红发小女孩。晚上,海啸席卷了整个小镇。宗介跟波妞该如何面对眼前的情况,他们最后能通过考验还在一起吗?

《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原本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宫崎骏融入了日本儿童读物插画里的人物形象。调皮的波妞长着一张人脸,她的角色原型就是感人至深的美人鱼公主加“包包脸”的合体。从小听过童话的孩子们现在长大成人,《海的女儿》留给他们的深刻印象来自爱情故事的悲剧收场,公主与王子、人鱼的眼泪、化为泡沫,以上词句无疑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不过宫崎骏并不想制造悲剧,换过来说宗介与波妞之间的情感实在叫不上“爱情”。影片是一个欢快且温馨的故事,从人物性格、造型设计到音乐风格,到处流露着孩童的天真气息。

童话、小孩加上宫崎骏作品乐观美好的圆满结局,《悬崖上的金鱼姬》给人一种面向低龄人群的创作倾向,这一半原因是宫崎骏表示要让五岁的小孩也能看得懂。以小孩子、少年男女为主角的宫崎骏作品相当常见,因为在他们身上总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朝气。而影片中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希望,宫崎骏也相信孩子们身上有着未来的希望。

对于宫崎骏来说,光是故事简单易懂还不够。制作手法上,影片舍弃了电脑CG技术作画,全部使用手工描绘完成——这背后是宫崎骏长年累月伏案作画的功绩。近百人的团队、17万张手绘、前期的精心准备加上制作过程中的努力付出,使得《悬崖上的金鱼姬》艺术水准货真价实。画面呈现的色彩异常柔和、线条干净简单,观赏效果非常舒服。

一向被奉为环保主义者教父的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仍然没有放过自然与人类生存这个话题。污染严重,生态失衡,海洋成为人类的天然垃圾场。片中波妞的父亲一直在净化海水,并对波妞选择接近人类感到无法理解,在他看来,人类做了很多不可原谅的蠢事。这一次,宫崎骏是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上向人类提出了警告,环境污染终究会引发大自然的报复。从《风之谷》到《幽灵公主》,宫崎骏一直想寻求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而在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宫崎骏把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放在了人性善良一面的力量还有神灵的魔法的出现。当然,这一切都是宫崎骏在反复求索中的无奈之举,所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宫崎骏仍然处在矛盾之中,他没有丝毫的进展,《悬崖上的金鱼姬》只不过是在延续《幽灵公主》的模式,把问题投给了观众而已。

宫崎骏处于何等超然地位,恐怕已经不是“大牌”二字可以形容。遍布全球的海量支持者、票房提前锁定年度第一,影展奖项也从来不缺,他和他的作品甚至成为一种热门的文化现象。如果一定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那么《悬崖上的金鱼姬》上映一个月就迅速地突破了100亿日元大关,日本国内媒体打出了如出一辙的好评。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无论是当地观众、国际影评人还是电影节评委,都被宫崎骏作品的魅力所征服。这种二者兼得,好事占尽的结果似乎已经在向观众们预示着宫崎骏的时代开始从繁华走向落寂,必竟宫崎骏在老去,时光是不可逆的。

《悬崖上的金鱼姬》表现虽好,比起巅峰之作《千与千寻》还是有所不及。不过宫崎骏还是有值得再三褒奖的地方,很多导演还没进入老年状态就开始昏头,后面拍摄的电影总是不知所云,所以只好提前告老退休。而宫崎骏嘴上说着年事已高,盼能颐养天年,不料十年过去,年近古稀的他还在工作,光是这种敬业精神就值得很多电影人去学习。不过,想想积劳成疾的前辈手冢治虫六十而卒,保持健康确实不无道理。但手冢治虫的至死方休又是很多人言及的“伟大”,爱一种事业就应该耗尽生命去热爱。换成宫崎骏,我们希望即便不当导演退下一线,相比也会以其他身份继续活跃在动画领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