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回顾经典为了母亲 |
一部影片隔了七年再看,感动依旧,历久弥新。也许,电影曾经留下的是触及您心灵深处的人物侧影,心灵由于她们的抚慰而安详、平静;也许,始终难忘的是影片中那简洁而穿透灵魂的歌声,将人们的情感寄托和珍贵记忆浓缩在那飞扬的旋律里。有时候,人生需要的就是一种爱的勇气、爱的达观和永不放弃的生命态度。这正是影片《黑暗中的舞者》赐予我们的梦想和信念,也是音乐和舞蹈赋予《黑暗中的舞者》的永恒动力。
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的社会底层,女主人公塞尔玛是来自捷克的移民。她在乡下的一所金属制品加工厂工作,靠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和儿子吉恩相依为命。单纯善良的塞尔玛在心中一直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由于家族的遗传,她患有视力障碍,而且日趋恶化,不久将会失明。更糟糕的是,儿子吉恩也同样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塞尔玛不能在吉恩13岁前挣够做手术的费用,就将错失治疗时机,儿子也将难逃变瞎的命运。为了凑足手术费,塞尔玛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回家,她都会把当天的收入小心翼翼的放进藏钱的糖果盒。面对残酷的现实,倔强的塞尔玛用音乐慰藉自己的心灵,而这种热爱的激情也演变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几近失明但却拥有音乐和儿子的塞尔玛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脸上总是浮现着天使般的笑容。她努力地沿路前行,只为了心中的两个希望:一个是儿子能够动上手术,从此和黑暗世界告别,另一个就是在音乐中不停舞蹈。但是命运的无常变幻却让人猝不及防,一个绝望的警察邻居偷走了塞尔玛为儿子治病的积蓄,情急之下,塞尔玛杀掉了企图自杀的警察。在法庭上,为了恪守自己的诺言,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塞尔玛不肯说出实情,等待她的将是死亡的惩罚。没有人不会惧怕死亡,临刑的塞尔玛似乎失去了生命的力量而无法行走。但节拍的魅力再一次激起了她的灵感,107次脚步的颤音伴送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途,发在灵魂的歌声照亮了她通往天堂的悬梯。
女主人公塞尔玛的“七个梦”是“七首歌”也是“七种向往”
。伴着这些歌声,塞尔玛一共做七个白日梦。在那踢踏舞步的节奏律动中我们也似乎在重温美国百老汇的歌舞剧,更是在品味塞尔玛心中理想王国的至真至善。她用歌声和舞蹈告诉我们生命的萌生和蔓延,死亡的浸润和唐突,命运周而复始的循环和摸不到的轨迹,你向往也好,畏惧也罢,都没有权利选择,只能默默的承受,这就是命运。
作为欧洲现代导演的一员,《黑暗中的舞者》的导演拉斯·冯·提尔在叙事方式和审美倾向上都传承了欧洲现代电影的特质。在这部高度风格化、带有凌空翱翔意味的影片中,拉斯·冯·提尔将现实的凛冽、内心的幻境,梦想的追求一一再现在银幕上,营造出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效果,写实又浪漫,荒诞而动魄。在他的眼中,世界同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中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中起舞,在无情的绞刑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正像它的电影海报中向人们诉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的阴影里,女主人公凭着音乐和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素有“冰岛女神”美誉的歌手比约克在影片中出演了命运悲惨的塞尔玛。虽然她此前从未出演过电影,但人们还是被她在影片中的演技所折服。由于比约克近乎完美地演绎,我们才有幸看到一个不加粉饰的音乐精灵轻盈地游荡在音乐的国度里,浑然天成。她犹如孤独置身大世界中孱弱的孩子在纷乱中跌跌撞撞,左躲右闪着每天的不幸。用微笑、隐忍支撑着自己不倒的信念。但善良总是得不到生活垂青,最终黑暗的世界彻底抹杀了她翩翩起舞的那一抹亮色。
这部抛弃固定脚架、采用手提摄影的拍摄方式展现现实生活的影片最终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音乐歌曲奖的提名,并一举摘取了2001年第53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与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还陆续获得了欧洲电影节、丹麦电影节等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
在我们黑暗的孤独里有一线微光,这一线微光使我们留恋黑暗,这一线微光给我们幻象的骚扰,在黎明确定我们的虚无以前。也许我们记住塞尔玛不是因为她的活色生香、美艳动人,而是她用足尖和歌喉谱写出的“七个梦”和她通往天国的最后107步,记住的是她划破黑暗的歌声还有她苍白面颊中透出的纯真。
母亲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