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经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朦胧式的无奈,六十年代宣泄式的反叛,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已经厌倦了流浪的孤途。在孤独与迷茫中,他们开始寻求灵魂的回归之路:重归主流社会。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于1976年的《出租汽车司机》讲述的正是这样一条回归之路,还有那在路的尽头永远徘徊的独语者。影片精准地把握了现代人孤独无助的生存状况,以冷酷的力度鞭挞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垢弊。同时,斯科塞斯还把社会现实,人性弱点,底层平民的悲惨命运融为一体,将一部商业片演化成了一个审视美国梦破灭的现代寓言,也使《出租汽车司机》成为了世界影坛上一道抹不去的光辉。
三十一年前,一部震惊了世界影坛的伟大作品横空出世,它那耀眼的光辉宛如黑色闪电击中了那些已经麻木的灵魂。三十一年之后,在时间的重重洗磨中,它越来越显示出浑然大气的魂魄,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绝响,它就是《出租汽车司机》——一部注定永留光阴长河的杰出作品。

影片以单刀直入的方式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日记的旁白声,渗透孤寂与悲凉的双眼的特写,在那著名的萨卡斯旋律的引领下,镜头代替了主人公特拉维斯的视角,不停的在奢靡而堕落的纽约街头运动着。特拉维斯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夜夜在纽约街头以开出租汽车为生。他渴望与这个城市交谈,渴望融入主流的社会生活。然而,他满怀希望的双眼看到的却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于是,他开始采取武力的方式去验证自己在城市里的存在,但却莫明其妙的被人们推上了英雄的宝座。

在人们眼中,特拉维斯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开车人,但这位卑微者的良知和勇气却在城市的大网中顽固地挣扎着,它们犹如两只在黑暗中飞行的萤火虫,从纽约的漫漫长夜里透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正是在勇敢和良知的指引下,这位游走的孤独者才满怀激情的经历了他生命中的种种情感瞬间。他也曾真诚地爱过,但是那份燃起了他希望的爱情火花却在世俗的浸润下稍纵即逝;他也痛苦地挣扎过,但是那次轰轰烈烈的刺杀行动却让他变得更加迷茫和无奈。也许,特拉维斯的孤独源于他对黑暗和对自我的清醒。影片以贝丝、爱丽丝分别代表上层和下层社会与特拉维斯的边缘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她们与特拉维斯都生活在纽约这个大都市,但却体会不到特拉维斯的痛苦和挣扎。

影片的结尾,特拉维斯拯救了爱丽丝,以堂吉诃德式的滑稽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却无法救赎自己的生存状态,依旧孤独茫然的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主流的回归,消失在纽约依旧肮脏黑暗、依旧灯红酒绿的街头。而导演马丁-斯克塞斯也把自己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深思寄托在了特拉维斯身上,从而使这位城市里喃喃自语的孤独者充当了影片最原始的黑色元素。

《出租汽车司机》不仅代表了马丁-斯克塞斯个人在世界影坛的成就,也成为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影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打破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框架,显示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它没有现代电影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叙事结构和火暴刺激的动作场面,也远离了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和喧嚣繁华的都市靓面,只在看似没有前因后果的主观叙述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仅仅关乎反叛、关乎回归的人生故事。其中有至关悲凉的陷落,也有充满希望的救赎;有孤独者的迷茫与痛苦,也有无边的恐惧和怀疑。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叙事快感的单纯宣泄,而是如自我认同般的切身感动,这样一种来自生命的碎片化体验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大脑,而是伴随光影直接穿过我们的眼睛击中了心灵的某一个角落,让我们听到了血液沸腾的声音。
同时,导演马丁-斯克塞斯还以高超的写实主义镜头和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增强了对孤独氛围渲染和对视觉的冲击。夜色中,纽约官怪陆离街道加杂着恍惚闪烁的路灯象是五光十色的琉璃梦境,来往的汽车幽灵般地划下了一条条长长的影子,黄色的出租车在霓虹灯光的掩映下幽灵一样穿梭在丛林般的街道上,驶向远方的夜雾中。而为了追求真实效果,斯克塞斯还使用了大量在纽约街区偷拍的镜头以表现一个真正的“地狱”情景。

扮演特拉维斯的演技派明星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德尼罗不仅在一个月里每天开着出租车工作12个小时,还特意研究了精神妄想病人的生活状态。在影片中,罗伯特-德尼罗所饰演的特拉维斯就象是游走在黑暗中的“神灵”,观众通过特拉维斯一夜一夜的经历体会着他内心压抑和爆发的最终快感。而特拉维斯也成为了罗伯特-德尼罗演艺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他塑造的最为不朽的银幕角色。

对于好莱坞“才女”朱迪-福斯特来说,《出租汽车司机》是她银幕生涯的真正起点。而朱迪-福斯特也凭借爱丽斯这个有些另类的角色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朱迪-福斯特在影片中的成功演绎,竟有一位影迷深深地迷上了她。为了能向朱迪表白自己的感情,这个影迷便真的象电影中特拉维斯那样去行刺了当年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令人惊异的是,尽管《出租汽车司机》在当年获得了第二十九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但却一直饱受影评人的争议,就连奥斯卡也把目光投向了同年的《洛奇》。然而,正如纽约的黑暗关不住特拉维斯追求生存信仰的光芒羽翼,时间的推移也让《出租汽车司机》逐渐浮出水面,彰显出永不褪色的光影质地。也许,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在黑夜中游离徘徊的孤独者,他们不仅需要一种生存信念,也需要一种生活信仰。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来作结尾吧:
黑夜赋予了黑色的眼睛,
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