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工作是十分神圣的。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如何教好他的学生,使他的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材。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父母,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成长。老师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要平等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老师更应该是学生的船长,不仅要给学生指引学习的航向,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风浪和礁石般的困难与挫折。在电影的世界里,老师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他们不仅能把最难调教的放牛班的学生梳理得和谐统一。还能用最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冲破传统的约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所学的知识。在众多这类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主要描述了在50年代未的美国。古老传统的威尔顿学院来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新老师基廷。基廷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崇尚古风和死板教育方法的学院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引领着年轻人摆脱了传统思维方法的制约。唤醒心中创造的激情和欲望。在基廷老师的鼓励下,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织了名为“死亡诗社”的秘密团体。深夜他们悄悄聚集在山洞里,或朗诵伟大的诗歌作品,或吹奏乐器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喜欢戏剧的尼尔因为要参加《仲夏夜之梦》的演出和一贯要求严格的父亲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在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的晚上父亲把尼尔带回了家中,也就在那个晚上,尼尔选择了以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校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异端分子基廷的身上,并令其离开。就在基廷到教室取走自己的物品时,平素最为胆怯的托德率先站上了课桌,喊了出心底的渴望:“船长,我的船长!”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学生站在了课桌上,用他们最坚定的声音一遍又遍地呼唤着“船长”。
本片的情节设置毫不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阴郁的悲剧式的结局时,难免让人心情阴郁,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伴随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全片的寓意。本片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字叫《春风化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死亡诗社》这个名字。所谓“死亡诗社”,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就是抛开所有固有的传统模式,选择一个全新的正确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另外,它还有吸取人类精华的意思。
《死亡诗社》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曾获得第十六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第六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第四十三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第四十三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同时还获得了多项大奖提名。本片的导演彼得-威尔始终关注着处于社会动荡与变化中的人群,正是那些令人震撼、感动的奋斗和挣扎,形成了他在电影这一领域里的独特创作风格。他的代表作还有《蚊子海岸》、《楚门的世界》、《怒海争锋》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