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说纷纭 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2011-12-05 21:37:05)
标签:

何东

迷宫

育儿

北京儿艺

大隐

杂谈

儿童剧

孟京辉

连我这个没有孩子的老绝户,也在话剧的前一半,跟着孩子一起被史航和孟京辉所煽动所搞笑,而且是完全解脱式的狂笑。我愿意在工作压力之外,看着台上有一群不知道该叫什么的小动物们处着怪声来回瞎跑。


http://s15/bmiddle/4949075etb35932ebe8ce&690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TITLE="众说纷纭 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



《迷宫》一开始,是一个叫果冻的不乖孩,因为写作业因为要弹琴因为仇恨功课因为烦躁上学,而叛逆而反感而变着法挤兑自己的傻妈妈呆爸爸。小果冻说说笑笑唱唱跳跳,舞美灯光的变化与花哨,更像是麦当劳里的使劲逗孩儿们高兴的布置和摆设。小果冻站在舞台上并不真和那个叫小布丁的女孩进入老式话剧的传统对白。他只是在拿父母、老师、学校不停地开涮。因为编剧、导演心里都很明白,坐在台下的孩儿们,对无止境的功课压力、对父母的逼已成龙,多才多艺有多么反感,所以小果冻一直都在话语密集兀自独白,在其热情演讲过程当中,不停地挥拳煽动着台下的孩儿们在情绪上跟随他与革命共舞——“我说的对不对?”孩儿们立即热血沸腾“对!”“我说的你们同意不同意?”孩儿们大喊:“同意!”很显然,小果冻采用的演讲激情是《列宁在1918》式的。于是满场看戏的孩儿们一个一个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就仿佛他们彻底从学校和家庭的可怕学习压力当中被解放了几个小时。还有所有家长,他们一直都在怂恿自己的孩子“快喊!快喊!”在这怂恿的背后,我能感觉到一种对孩子们平时生活的抱歉与赔笑脸。


可所有这些效果,对一个儿童剧来说已经足够了。连我这个没有孩子的老绝户,也在话剧的前一半,跟着孩子一起被史航和孟京辉所煽动所搞笑,而且是完全解脱式的狂笑。我愿意在工作压力之外,看着台上有一群不知道该叫什么的小动物们处着怪声来回瞎跑。


但在满场的热情洋溢当中,我还真正感觉到了现在的孩儿们在娱乐方面的可怜。仅仅就是一个果冻、布丁、大皮鞋,这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显得很奢侈了。电视剧跟他们没有关系,书店似乎跟他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大,电影大片还有小说文学,基本上早都把他们给忘光了。所以他们面对《迷宫》足以疯狂。所以我认为史、孟的此番组合已大获成功,还有三宝的音乐创作,也比春节晚会上的扯着嗓子瞎吼要温柔多了。


有人在看了《迷宫》之后,问了我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好的儿童剧,是不是也可以让大人和孩子们得到同样的欣赏与满足?此一问的答案显然是绝对肯定的。比如就在两年前,我看过由英国一个中年人组成的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过的 一场儿童剧,完全是纯英语对白,我完全听不懂但却看得泪流满面。同样可以作为例子的还有当年电视上的儿童剧《成长的烦恼》。但急就章的《迷宫》并没有给我这个成年已近老人的观众带来类似或者接近上述二剧的享受。对我来说,孩子的几句小学牢骚加完全浮于表面化的不能浪费乱丢废品,它们作为一个话剧的内在主题,即使是对孩儿们来说,也嫌太简单一点了。


《迷宫》的后一半让我完全索然:小果冻经过一场出走和惊吓之后,老师们纷纷由大灰狼忽然变成了和平使者,在一派完成任务式的集体温情“大团圆”结局当中,原来顽皮活泼的小果冻断然接受了招安,终于涕泗横流地变成了一个“乖孩子”。

 

而从小就不乖已近老年仍然不乖的我,看到这脸上只剩下了苦笑。


http://s2/middle/4949075etb358c3c54321&690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TITLE="众说纷纭 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

 

 

《迷宫》现场大结局谢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TITLE="众说纷纭 名家名嘴之何东:孩子们比《迷宫》还热情!" />



作者: 何东   摘自: 法制晚报  2004.6.4 B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