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洱茶  强庄股

(2007-07-20 00:54:08)
标签:

普洱茶

坐庄

操盘手

分析

暴利

理财

分类: 投资 投机 商品
 普洱茶  强庄股

作者 铜鼓

 

关键词:普洱茶 坐庄 操盘手 分析 暴利

 

本文整理了以大益茶厂为代表的网络上盛传的普洱茶的坐庄过程。共分为普洱茶坐庄的准备工作、坐庄的操作过程和总结三部分。现在发现,庄家和操盘手驾驭市场水平是挺高的。认真学习,今后还会有类似的炒作,下一次也许能抓住机会或避开风险。

 普洱茶 <wbr> <wbr>强庄股

 

 

 

 普洱茶 <wbr> <wbr>强庄股

第一部分

普洱茶坐庄的准备工作

一,充分考虑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

2000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虽然有望回升,但仍处于低位。政府出台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云南省经济处于发展中的状况,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西部的大牛股也比较多,都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

 

二,认真筛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代表性的题材及品种

普洱茶有那么几个特点

1,解放后曾经有两次炒作,第一次是1950年后在香港,第二次是1995年后在台湾。(股性活跃)

2,能长期保存;(不存在退市担心)

3,历史悠久、有文化积淀,有皇家贡品身份的最佳;(好包装)

4,资源稀缺,不可复制性; (垄断、细分行业龙头)

5,越陈越好、越贵。 (死了也不能卖的蓝筹)

 

三,作出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

在1999年,台湾的普洱茶市场崩盘。港台的茶人(实际是庄家或炒手)把眼光投向大陆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大陆当时还没有把普洱茶当名贵的品种,没有经过炒作。而且对于香港台湾炒作普洱茶也知之甚少。(冷门,而且在外面已经有炒作的历史)

 

四,周全的作战计划及应急方案

据说大炒家都经常在一起制定计划,还雇佣了一整个股票超盘手团队来当顾问。这些在后来他们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招式。

 

普洱茶坐庄操作过程:

一,吸筹,多种形式可用,主要根据市场的形势和筹码的分散集中程度而决定。

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大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由于当时国内的普洱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是大量扫货,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块,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

三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到2006年普洱大热期,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原产地普洱陈茶大部分已经进入各大庄家的仓库,每个庄家都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保守估计拿了七成筹码。

 

可以类比为熊市中的冷门股,而且是,庄家需要的就是耐心搜集散户割肉的筹码。价格是便宜得一塌糊涂。

 

二,与上市公司联手 2004

因为普洱茶是可再生的,所以生产的厂家一定要牢牢控制。所以在扫货同时,港台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达到控制上游产业链的目的。云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时,被香港一家以房地产、旅游、酒店等为主业的长泰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与此相仿的,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2004年底,有60多年历史却已资不抵债的勐海茶厂被博闻集团整体兼并,是其中标志性事件。除了茶厂还有茶山(茶园)。在出名的茶区,每一座山都有人炒。易武茶山主要是台湾人在收,景迈主要是日本人。

类比起来,很明显的上市公司和庄家合作的类型,这样的庄,志在长远。

 

三,主导舆论,手段高明,大手笔 2005年至今

1 港台老板以茶人身份上阵宣传

港台茶人(很可能是幕后的庄,往往还是以茶学大师,文化人的面孔出现)四处宣讲茶文化。因为普洱茶如果不赋予文化的含义,炒作的持久会打折扣。

隐忍不发的大老板谈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他们面前你会觉得自己没素质

 

2 政府造势

政府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来宣传普洱茶。在学术方面,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都在围绕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普洱茶保健功能展开研究;在文化方面,组织一系列活动,请歌星、名人参与宣传,开展普洱茶形象小姐、全球普洱茶人、沧江之化等评选活动。2007年思茅市努力四年后终于改名为普洱市。

随便说一句,云南省政府对于旅游业也是非常支持,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云南旅游业的广告。

 

这个很牛,炒作利于当地经济而且庄家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才能有此礼遇。这些其他行业的高人兼分析师说的话,可比拿证的要有说服力。专家得到的也往往是炒家几元钱收购来的一片茶。

 

3 路演

“马帮茶道·瑞贡京城” N多人N多马,一路义卖大半年从云南直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盛世福坛马帮普洱”新闻发布会和拍卖会等等。你感动得淅沥哗啦的时候普洱茶的价格就上去了。

 

4 满足各阶层的心理诉求

减肥、养生、高僧开光、慈善义拍、奥运、身份象征等

 

据说其中一个大炒家集团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广上耗资2亿元。

 

四,拉高   花样繁多,不得不服 2006年底至20075

1 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

一开始港台炒手囤积陈年老茶,带动了新茶的价格上涨。老茶对新茶是“十年十倍”。同一厂中量少的高端品种先把价格拉高,然后量大的品种慢慢出货。此外,初期热销也使得经销商到原产地云南进货而使得新茶价格上涨。

 

2 对敲拉高

a)拍卖

单独列出是因为拍卖还有些可能的问题。比如厂家的货已经供不应求,请多家经销商来参加拍卖,拍出高价,两相情愿。自己拍自己买就不说了。如果真有参与竞拍的其他人。好!茶就是你的了。目前记录是3克的清宫普洱茶拍出1.2万元,相当于每公斤400万元。

拍出天价后就打开了上涨空间。

 

b)自买自卖

先在市场上卖出20%,又自己买回,循环数次,等到达到理想价位散户大批接手时,价格已经翻了几倍了。(这也算是震仓)各级的庄家都有这类的动作。

无论在股市还是普洱茶市,多数的人都是因为价格快速上涨才跟进的。

 

3 缩量 拉升的阶段成交量不大

首先是港台炒家手中囤积了多数的老茶。接着经销商看到拍卖后价格暴涨,也开始囤积各类老茶新茶。

大炒家控制了上游。茶厂和经销商签订一笔合同,但第一次只给20%的货。等到价格达到理想价位后才全部供货。

 

4 热点多 什么叫湿仓都不知道,没文化

品牌、茶山、茶种(野生/大叶)、年份、湿仓……况且这回不是茶厂或经销商自己说的,是很多权威说的。

象不象股市里的各种概念?品牌、区域、S股、新股……就举个近期股市的例子,有几个普通股民能弄清杭萧钢构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和安哥拉巨额订单是真是假?

 

 

五,出货  有条不紊 20072月至20075

1, 有组织出货

控制市场供给严格的按照比例和规定顺序出货

谁谁什么时候出一次,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出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大宗商品出货量太大会严重拖低市场价格,而且要是有个别老鼠仓那就麻烦大了,灭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颗子弹,严厉得一如黑社会,谁也不敢做老鼠,而且没有必做老鼠。于是在严格的监督下,出货顺序有条不紊,而且大炒家继续推高普洱价格,比如更多的公关,更多的媒体报道。

 

回想股市中老鼠仓的控制不严给多少庄股出货带来麻烦。这样严密的控制可以让很多庄羡慕了。

 

2, 经销中的严密等级

如大益茶厂通过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以每家交纳保证金来控制第一级经销商。第一级经销商2007年(全国46家)保证金为3000万,这样才能以出厂价拿到货。二级经销商每家2000万,三级1000万,一级和云南省的二级经销商基本没套牢。

此处用的手法和期房相似。

 

3, 出货完成

a)思茅市改名普洱市 2007年4月8日

就在4月20日,广州大益7542从最高价2.3万元/件一天跌到1.7~1.8万元/件。

符合逢利好出局的逆散户思维。

 

b) 主力大炒家成功抽身的标志

个人认为大益7542在2007年5月20日由1万6千/件跳水到1万1千元/件再次确认表明主力已经出了大部分的货。

港台大炒家的老茶饼藏量是另一个考核指标,据“炒茶人”描述,已经提前几个月出了大部分。中炒家(一级和云南二级经销商)大约晚一到两个月出完。这个可以从拍卖市场看出端倪。

 

总结与思考

一,诸如普洱茶炒作的介入时机

1,  2000      大量收购普洱老茶

22004      同样的港台资本和博闻投资介入茶厂股改

320057   猪圈茶事件和接着的20058 马帮茶道·瑞贡京城

 

二,普洱茶的退出时机

1,2006年               政府推动广为宣传,至200780家媒体宣传(正反都有)

220074    思茅市改名普洱市

3, 小茶店和散户能买到普洱茶,成交量的观察难

 

四,监管的风险   分为中央和地方是因为如果仅地方政府支持,市场也主要在部分省市。

1, 中央政府态度  CCTV?

2, 地方政府态度  云南、湖北、福建、广东

 

五,下一个普洱茶

详见第一部分。具体品种以后再作讨论

 

 

 

 

本文资料来自公开媒体,仅作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

您的只言片语对于作者都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