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黑洞系列

(2010-12-12 22:14:30)
标签:

数字黑洞

趣味数学

教育

分类: 智力拼盘

之一 数学黑洞6174

数学黑洞是古希腊的一个国王偶然发现的。在0-9当中任意选4个数字,用这4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相减,得出一个新的数后,再将结果的4个数字依照上法,组成最大的4位数再减去这个数组成的最小的数。就这样依次算下去,最多七步,必定会得到6174这个数。即:7641-1467=6174。将永远出不来。没想到,数学里还蕴藏着有这么有趣、神奇的奥秘。
       
6174这样的整数,把组成它们的数码从大到小排列后形成的整数减去它的逆序数(即数码从小到大排列后形成的数),所得的差数仍然是原来的数码组成的数,那么,我们就把开始取的那个数叫做“自我拷贝数”。6174就是一个“自我拷贝数”,其他的“自我拷贝数”还有49575421089123456789

        小朋友,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一做,你能找到另外的“自我拷贝数”吗?

之二:37

随便选一个四位数,不过要注意,按照通常的理解,0开头的数不认为是真正的四位数.
       
譬如说,1234这个数吧,下步该怎么做呢?请把这个数的每一位数字都平方,然后相加,
        12+22+32+42=30
,这样一来,原来的数就变换成为30,但此种变换并未到此为止,你将30这个数的每一位数都平方,并相加,即32+02=9……按照上面的规律,不断重复……看看能得到一些什么数。
         1234——9——81——65——61——37——58——89——145——42——20——4——16——37
(从前里又回到了37
      
这种转圈子的现象称为循环在控制论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有一事实上意义。
       
但是,也应指出,有些四位数按照上术法则进行变换的话,则是以“1”为归宿的。例如1995变换的情况如下:
       1995——188——129——86——100——1

之三:西西弗斯串

在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西西弗斯被罚将一块巨石推到一座山上,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这块巨石总是在到达山顶之前不可避免地滚下来,于是他只好重新再推,永无休止。著名的西西弗斯串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得名的。
        什么是西西弗斯串呢?也就是任取一个数,例如35962,数出这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及所有数字的个数,就可得到2(2个偶数)、3(3个奇数)、5(总共五位数),用这3个数组成下一个数字串235。对235重复上述程序,就会得到1、2、3,将数串123再重复进行,仍得123。对这个程序和数的"宇宙"来说,123就是一个数字黑洞。
       是否每一个数最后都能得到123呢?用一个大数试试看。例如:88883337777444992222,在这个数中偶数、奇数及全部数字个数分别为11、9、20,将这3个数合起来得到11920,对11920这个数串重复这个程序得到235,再重复这个程序得到123,于是便进入"黑洞"了。
       这就是数学黑洞"西西弗斯串"。

之四:数学王国的黑洞"9"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请你随手写出一个三位数(要求三位数字不完全相同),然后按照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三位数字重新排列,得到一个新数。接下来,再把所得到的数的数字顺序颠倒一下,又得到一个新数。把两个新数的差作为一个新的三位数,再重复上述的步骤,继续不停地重复下去,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例如323,第一个新数是332、第2个新数是233,它们的差是099,(注意,以0开头的数,也得看成一个三位数);接下来,990-099=891;981-189=792;972-279=693;963-369=594;954-459=495;954-459=495厖这种不断重复同一操作的过程,在计算机上被称为迭代,有趣的是,经过几次迭代之后,3位数最后都会停在495这个数上。(提示:4+9+5=18=单数和9)
         那么对于四位数,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果是肯定的,最后都会停在6174这个数上。它仿佛是数的黑洞任何不完全相同的四位数,经过上述的重排和求差运算之后,都会跌进这个黑洞―6174,再也出不来了。(提示:6+1+7+4=18=单数和9)
        前苏联作家高基莫夫在其所著的《数学的敏感》一书中,曾把它列作没有揭开的秘密。有时候黑洞并不仅只有一个数,而是有好几个数,像走马灯一样兜圈子,仿佛孙悟空跌进了如来佛的掌心。例如,对于5位数,已经发现了两个圈它们分别是:63954、61974、82962、75933与62964、71973、83952、74943。(提示: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它们的双数和都是27, 立方数;上文神秘数字142857也是单数和9,双数和27。)

之五:冰雹猜想

     1985年,德国汉堡大学的库拉兹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他早在1928~1933年期间发现的一个问题:对于任意一个大于2的自然数,反复进行以下运算:
  若n为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1;
  若n为偶数,则除以2。如此计算下去,最后总可以得到1。库拉兹把它称为(3n+1)问题。
  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也曾提出上述的问题。所以,在日本,人们把它称为角谷猜想。
  现在我们以18为例算算看:
  18÷2=9 9×3+1=28
  28÷2=14 14÷2=7
  7×3+1=22 22÷2=11
  11×3+1=34 34÷2=17
  17×3+1=52 52÷2=26
  26÷2=13 13×3+1=40
  40÷2=20 20÷2=10
  10÷2=5 5×3+1=16
  16÷2=8 8÷2=4
  4÷2=2 2÷2=1
  再以50为例:
  50 25 78 39 118
   59 178 89 268
   134 67 202 101
   304 152 76 38
   19 58 29 88
   44 22 11 34
   17 52 26 13
  以下同上例的第11步。
  我们注意到:以上两例的运算过程中,算出来的数忽大忽小,犹如悬浮在空中的水珠,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忽高忽低,遇冷成冰,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冰雹落了下来,变成了“1”!根据这种生动的类比,数学家们又把上述猜想形象地称为“冰雹猜想”。
  日本数学家米田信夫曾对7000亿以内的数进行过验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未能得到这个猜想的严格证明。但我们相信,和其它的数学猜想一样,经过有志者不懈的努力,“冰雹猜想”终将为人们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数字镜子166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