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圆明园顺木天的遗迹(下)

标签:
颐和园圆明园廓如亭顺木天老照片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接《探寻圆明园顺木天的遗迹》(上)
今天颐和园内的廓如亭是否是“乾隆时期的原建筑式样”,无资料证明。
可以肯定:乾隆时期在清漪园建有“廓如亭”(图36
《钦定日下旧闻考》中提到清漪园的廓如亭);圆明园建有“顺木天”(参看后面提到的《乾隆御制诗》插图。在和“紫碧山房”相关的建筑的诗中,多次谈到“顺木天
)。
这两座“大亭”的具体初建年份,未见记载。
这里不妨对廓如亭和顺木天可能建造的时间作一个大胆的推想:
从建筑规模看,“顺木天”不可能建于清雍正年间:尽管雍正帝曾在此建有“学圃”,那时只有“两间房”。
到了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还写了“学圃”诗(图37)。
顺木天大亭的出现可能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七年(1762年)大规模增建“紫碧山房”有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题丰乐轩》(图38)再次提到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顺木天”理念(图39),和”樊迟请学为圃”的故事(图40)。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景晖楼》(图41)的诗中再次谈及对“顺木天”的感悟:
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同理,要与民休息,不要管得太多。在没有对紫碧山房进行扩建前,“学圃”提到的“顺木天”只作为一种“理念”,乾隆建造“顺木天”大亭可能是落实这种理念。
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十五年
乾隆兴建清漪园的目的之一是为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庆六十大寿(1751年)。
后来,乾隆帝每隔十年都要在清漪园为其母祝大寿:
由此将这两处“大亭”的建筑时间最晚推算在1759年-1762年之间还是可行的。两座大亭的建造时间不一定同时,但不会相隔太远(具体的准确时间还有待史料确认)。
既然谢满禄拍摄了圆明园的顺木天(拍摄时间为1880年-1884年)为什么没有拍摄清漪园的“廓如亭”?
推想原因有三:
1.
2.
3.
根据谢满禄拍摄的皇家园林中景物状况,第一种情况不存在(图42)。
第二种情况也不存在:当时的东堤迤东为“农田”与外界无守防界线,闲杂人员容易进出。拆除的木料砖瓦很容易损坏丢失(图43)。
第三种情况最有可能:防止廓如亭坍塌,主建被拆除,建筑材料已归入“库房”。
从现有资料可以确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廓如亭还存在一段时间(参看图43)。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从以上四张照片可以得出结论:1860年之后廓如亭是存在的,而1888年修复清漪园时,廓如亭已经不存在,并且消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
清漪园时期的廓如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我们继续看照片:
图47
-1是摩尔(Charles
Frederick Moore)
拍摄(或收藏),照片中有廓如亭,该照片也是目前所见乾隆时期“廓如亭”最清晰的近景(图47-2 。 局部)。
从图47-2
由于摩尔在中国拍摄照片的时间跨度太大:1860年-1884年,所以断定该照片的拍摄时间有一定难度。
图48是一张标注为1880s
从图47和图48中可以发现,根据观察者和铜牛所在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推断出背景中的廓如亭是否存在。
如果拍摄者与铜牛长方形基座平行,或牛的左右犄角看上去张的较大,背景已脱离了亭子的位置。
图49
图50的拍摄角度过于“平行”,照片中无法看到“廓如亭”的存在。图中铜牛口鼻前的小树在图47中可见,
从小树在铜牛背后的位置,也就很容易判断大亭的所在地。
图51是谢满禄拍摄的清漪园“铜牛”,拍摄的时间在1881年-1884年之间。照片的背景有“枯树杆”和“小树”,这两棵树在图47中存在,根据机位的角度,可以推断出,摄影者有意识不把“廓如亭”拍摄进去。
图52是阿芳(黎芳
同样,当我们看到一张清漪园时期带有“廓如亭”的照片时,把拍摄的最晚的时间推定在1878年是比较合适的(图53),因为目前尚无证据说明廓如亭消失的更早。
由此可以说明:谢满禄拍摄圆明园的“顺木天”时,清漪园的“廓如亭”已经不在。
1888年重修清漪园时,因国力不济,常常是拆除其它地方的“建材”,用于重修。
重建廓如亭时,有可能使用拆除“顺木天”主体梁柱枋橼,主要石件,如台阶,135度拐角石,再加上原“廓如亭”的材料,拼搭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图54
谢满禄的“顺木天”照片是目前所见最清晰的一张,是否是“唯一”一张,还需专家确认。在样式雷“清宫营造档案”中可能会有顺木天拆除的时间和廓如亭重建的年月。
从顺木天遗址和周边建筑消失的状况,可以推想:顺木天可能是在短时间内瞬间拆除,而且拆除的太彻底,连其它遗址常见的“柱顶石”,“好头石”,“地栿石”,“石台阶”,“埋头石”,“阶条石”等“石件”几乎不见(遗址现场只发现一根“八角形台明的埋头”)(图55)。
最好的解释:整体搬家。
今天所见的“颐和园廓如亭”或许就是挪动了位置的“圆明园顺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