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2020-01-05 18:23:23)
标签:

谢满禄

清漪园

云会寺

万寿山

颐和园

分类: 旧影说京【析】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1880-1884年)老照片16

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在谢满禄的相册中,有两张印自同一底版的两张照片(图01和图02)。相页中都有简单标注:

01:万寿山。北边亭

02:万寿山。亭,北边

01 “万寿山。北边亭”(1881-1883年)【法】谢满禄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2 “万寿山。亭,北边” (1881-1883年)【法】谢满禄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看照片中的景物,该亭子应该是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北麓(图03-1)、智慧海西北不远、云会寺遗址内东北角的一座八角重檐攥尖顶亭(图03-2、图03-3)。为叙述方便,我把云会寺内“名无考”的建筑,按方位取名“东北殿(亭)”、“西北殿(亭)”、“东南殿”,“西南殿”和“中殿”。图01中的亭子就是“东北殿(亭)”。

今天,站在合适的位置,可以拍到近年重建,和图01相似的“东北殿”(图04)。

03-1  清乾隆时期清漪园万寿山总平面图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3-2  清乾隆时期清漪园万寿山总平面图(局部: 云会寺所处位置)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3-3 云会寺遗址平面图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4  颐和园万寿山云会寺内东北角八角重檐攥尖顶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当我把图01或图02照片亭子里的空间部分放大,并通过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尽管图像并不是很清晰,还是发现亭内台基上的“雕像残件”(图05、图06),从形状和特征,不像是一直传说的“文殊菩萨”(图07)。

05 01 的局部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6  02 的局部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7 网络文章截图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从“雕像残件”的轮廓和特征看,疑是一个“坐骑”和从坐骑向北倾倒的“塑像”。

如果是文殊菩萨,一般是头戴“五佛冠”,坐骑是“青毛狮”(图08)。而谢满禄照片中的“坐骑”的头朝西,双耳竖起,顶有独角。塑像没戴冠, 疑“沙门装”。这些特征和青毛狮的朝向都与“文殊菩萨”的塑像何坐骑不同。

08  文殊菩萨坐青毛狮像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为什么会认为云会寺主殿北边的两座八角亭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呢?而且会认为两尊都是“文殊菩萨”?

由于缺乏史料支撑该亭内供奉“文殊菩萨”的说法,也许靠“香海真源殿”内的毗卢遮那佛的推想,这种推想如无实证,难有说服力。

谢满禄的照片否定了云会寺八角亭供奉“文殊菩萨”的说法。

从现有资料可以确定云会寺中殿“香海真源殿”(图09)内供奉的铜塑像(图10),为清漪园原物,依据造像的手印为“最上菩提印”,该手印为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专有(图11),所以中殿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

09 云会寺中间主殿“香海真源殿”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0 “香海真源殿”内供奉的毗卢遮那佛铜像 (照片源自“颐和吴老”博客。)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1  结“最上菩提印”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毗卢遮那佛是佛界最高的佛。生活的“净土”为“莲花藏世界:“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丁福保《佛学大字典》)

凡是华藏世界,都要表现毗卢遮那佛,当然少不了“华严三圣”中的两位菩萨:毗卢遮那佛左手边为文殊菩萨,右手边为“普贤菩萨”。如果“华严三圣”不是供奉在一个殿堂内,就要分开另设殿堂,因此在“中殿”南边的两座殿堂就是为这两位菩萨设置的:西南殿供奉“文殊菩萨”,东南殿供奉“普贤菩萨”。

毗卢遮那佛为法身,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

释迦牟尼佛为化身,是毗卢遮那佛的应身。

卢舍那佛为报身佛。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因此报身佛比较多,他们本可生活在华藏世界,却为了“救苦救难”,以不同身份出现在各种“世界”,作修行途中的“引路”。我们常见的阿弥陀佛、药师佛 就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座下的“十地菩萨”就是“报身”,他们是卢舍那佛的化身、分身之一,他们来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门修行而成就了卢舍那的报身。

佛学把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称作“三身”以释深奥的佛理。供奉“三身佛”的寺庙相比不太多。如果供奉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居中,卢舍那佛居左,释迦牟尼佛居右(参看图11-1)。

人们常常把毗卢遮那法身佛或释迦牟尼应身佛称作“不二佛”,指法身佛和应身佛是“一体不可分”。“华严三圣”中的“毗卢遮那佛”常被称作“释迦摩尼佛”(图12)。当佛殿中供奉毗卢遮那法身佛或释迦牟尼应身佛时,莲花座旁供奉菩萨,也就代表报身佛卢舍那佛。因此当看到有的佛殿,只有一尊“佛像”,如“毗卢殿”,殿内有“菩萨”或“护法”,也是暗指“三身佛”。

12  华严三圣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有时佛殿内只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奉“菩萨”,那么此时的“释迦佛”同时代表法身,应身和报身;两旁陪伴的多为观音菩萨(在释迦佛左手边)和地藏菩萨(在释迦佛右手边)(图13) ,这就成了“娑婆世界”的“娑婆三圣”(图14)。

13“谛听”坐骑上的地藏菩萨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4 娑婆三圣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由此推想出“云会寺”北边的“东北殿”(中殿的右边)供奉的是“地藏菩萨”;“西北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谢满禄照片中的亭子为云会寺内的东北殿(亭),殿内供奉的是带坐骑“谛听”的地藏菩萨。

今天我们探讨万寿山“后大庙”的佛教建筑群,不能分割开来,单个地,孤立地去推想,而是要从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去推想设计的总体思想,探究这些建筑的含义,作用和目的。

云会寺是万寿山北麓、 “四大部洲”中心区用“东、西桃花沟”“隔开的,与“善现寺”形成对称的,具有佛教寓意的附属建筑。(参看图03-2  绿线为泄水沟

“云会”的初衷是把佛教,不管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汉传藏传,各种流派理解的佛教理论的“云”,运用佛像的设计,编排,安置,搭配,“会”在这里,目的是“普度众生”。

云会寺的中殿,也就是主殿,名“香海真源”。意为人世间的佛教不管什么流派、学说,仪轨,修行,信奉的“真源”就是“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佛”)。

云会真源,善现香海。

 

15 谢满禄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东北殿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16【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老照片16】清漪园万寿山云会寺中的小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