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Thomson(约翰·汤姆逊)1871年拍摄的一张北京宣武门瓮城内的照片

标签:
北京老照片北京城门宣武门约翰&bull汤姆逊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最近在一本标注为
图01
图02
当我把小图放大到尽可能大的时候(图02),图中的内容让想到可能的老北京城。
先分析一下照片提供的信息:
1. 照片中的围墙和近处的光影,疑是某瓮城内。近处有两处用白布围起的“场子”。一个场子内有一方木笼,地下疑是一只躺着的黑熊,可能是流动马戏班子;另一个围子里疑是“玩杂耍”的。稍远一点有个芦席围子,里面堆放着“缸钵”, 可能就是老北京常说起的瓮城里的“缸瓦市”。在第一布围外面有几个流动货摊,从其附近的模糊人影推断,那里可能是“通道”。
2. 背景的“高墙”可能是“城墙”。根据墙根的行人高度,估计墙的高度在12米以上。“墙”中有一“门洞”,门洞上方有一座歇山式单檐建筑。建筑内侧(朝瓮城内)可见一个“方窗”,因照片取景的局限,可以推断在“方门”另一侧应该有一个对称的“方窗”。图中“城墙”在图右方有一个带弧度拐角,根据老北京城门瓮城一般规律:这个弧度的“墙拐角”是瓮城朝外“两个圆角”之一。
3. 根据图中模糊的行人“晃影”,静态物摆放的位置,可以推断:瓮城内的通道是从图左进入瓮城中间,再向图中门洞方向前行。(图03)
假设图02照片是北京,从图中“耍把戏”的布围场子看,首先想到的是“永定门”,那里离旧时艺人集聚的天桥很近。永定门的城楼为三重檐(重檐顶 + 腰檐)(图04),箭楼虽为单檐歇山式, 因设有两排“箭窗”,其高度远远高于图02中城墙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的内侧只开一扇“过梁方门”,门两侧无“方窗”(图05)。永定门箭楼城台的高度明显高于两侧的瓮城城墙, 之间有一段衔接的坡墙(图05、图06)。永定门瓮城东西宽42米,南北深36米,无闸门楼。瓮城内空间有限,中轴石板大道是其主要特征。(图05、图07)
图03
图04
图05
图06
图07
因此从城墙的高度,瓮城内的空间和道路走向,以及城墙上建筑内侧门有无“方窗”都排除了“永定门”的可能性。
在老北京外城的的七座中,排除了“永定门”,其它城门的瓮城也都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图08 广安门,图09右安门, 图10东便门,图11左安门)。因外城的城楼和箭楼下的门洞都在一条直线通道上,通道位于瓮城内的中间位置,这种布局和图02中有九十度的变向拐弯的通道不符。
图08
图09
图10
图11
北京老城门中,只有内城的瓮城可能有那么大的空间,并存在通道拐弯的情况。
内城的九座城门中,城楼为三重檐(重檐屋顶+腰檐);箭楼为重檐,箭楼内侧带抱厦,辟三座过梁方门。很显然图02 中城墙上的建筑既不是内城的城楼,也不是内城箭楼。
在内城的瓮城内除正阳门有两座闸门楼(图12),其余每座城门的瓮城内只有一座闸门楼,也是进出城的通道口:其中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图13);东边的东直门(14)、朝阳门(图15);西面的西直门(图16)、阜成门,这六座瓮城中的闸门楼均为硬山屋顶,和图02的建筑的“歇山式”屋顶不符。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在内城南边的“三座门”中,位于中轴线上正阳门的瓮城内有一个非常明显、交叉成“十字”的石板大道(图12、图17),图02中没有“十字石板道”。
现在只剩下东边的“崇文门”(哈德门)和西边的“宣武门”(顺承门,顺治门)。
崇文门的闸门楼开在瓮城墙的西边(图18),如果按照图02拍照的机位是不可能拍到“闸门楼”的。
宣武门的闸门楼开在瓮城墙的东边。根据弧形拐角朝外的特征去推断:不可能是“崇文门”。唯一可能只有“宣武门”。(图19、图20)
宣武门瓮城东西宽75米,南北深83米,有足够的空间摆“场子”。
从图03与图20、图21 的细部比较,可以断定图02是北京内城的宣武门瓮城内。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据考证:图20 照片 为 Paul Champion
图20 照片 为 Paul Champion
图21
图22 《乾隆京师全图》- 宣武门 (1750年)
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