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2017-04-09 13:50:53)
标签:

护国寺

北京寺庙

分类: 旧影说京【析】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尤金馆藏》  Yudin Collection )的藏品中,收藏了一位根纳迪·瓦西列维奇(Gennadi Vasilʹevich1840-1912年)捐赠的一批素描手稿。其中有一张标注:Bird's-eye view of the Mukden Palace  (沈阳故宫鸟瞰图),速写的创作时间为1860-1900年。(图1

从图所绘制建筑群的结构和布局,与历史上沈阳故宫的变迁比较(图02),以及今天的所见(图03),很显然图1和沈阳故宫无关,原藏标注是错的。

1中的石狮,八字墙,钟鼓楼,玛尼杆(幡杆),说明这是一座寺庙。中轴线从大门起的建筑在九座以上,分“前院”,“中院”和“后院”,说明是“敕建”,规格很高。图中“中院”大殿两侧有碑亭在京城的寺庙中不多,在这样高规格的寺庙中只有“隆福寺”和“护国寺”,而护国寺的特征是后院的“护法院”垂花门前有两尊石雕“狻猊”,两侧的围墙后有两座覆钵式“舍利塔”。

由此可以推断图01 可能是“大护国隆善寺”。这张图和《乾隆京城全图》(图4)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绘制的《报国寺平面现状图》相比较,局部还是有极小的不同:在后院的千佛殿前东侧的大悲殿和西侧的地藏没有表现。“延寿殿”两侧的廊房,“功课殿”北面的的后罩楼也没有画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推断。

遗憾的是这座曾经是京城一大寺庙的“西寺”,历经历史沧桑,今除剩下“金刚殿”和几间“廊房”已无遗存。(图5)。

图1 Bird's-eye view of the Mukden Palace(沈阳皇宫平面图)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图2 沈阳故宫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图3 沈阳故宫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图4 《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 大隆善护国寺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图5   《护国寺现状平面图》(1930s)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图6  大隆善护国寺鸟瞰全图(清末)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说明:护国寺有称“大隆善护国寺”,也有称“大护国隆善寺”,两种说法都有史料证明。我未细细考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