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标签:
护国寺北京寺庙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清末北京大护国隆善寺鸟瞰全景素描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尤金馆藏》
从图所绘制建筑群的结构和布局,与历史上沈阳故宫的变迁比较(图02),以及今天的所见(图03),很显然图1和沈阳故宫无关,原藏标注是错的。
图1中的石狮,八字墙,钟鼓楼,玛尼杆(幡杆),说明这是一座寺庙。中轴线从大门起的建筑在九座以上,分“前院”,“中院”和“后院”,说明是“敕建”,规格很高。图中“中院”大殿两侧有碑亭在京城的寺庙中不多,在这样高规格的寺庙中只有“隆福寺”和“护国寺”,而护国寺的特征是后院的“护法院”垂花门前有两尊石雕“狻猊”,两侧的围墙后有两座覆钵式“舍利塔”。
由此可以推断图01 可能是“大护国隆善寺”。这张图和《乾隆京城全图》(图4)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绘制的《报国寺平面现状图》相比较,局部还是有极小的不同:在后院的千佛殿前东侧的大悲殿和西侧的地藏没有表现。“延寿殿”两侧的廊房,“功课殿”北面的的后罩楼也没有画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推断。
遗憾的是这座曾经是京城一大寺庙的“西寺”,历经历史沧桑,今除剩下“金刚殿”和几间“廊房”已无遗存。(图5)。
图1 Bird's-eye view of the Mukden Palace(沈阳皇宫平面图)
图2 沈阳故宫
图3 沈阳故宫
图4 《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 大隆善护国寺
图5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