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的西宫门

标签:
文化颐和园西宫门德兴殿如意门 |
分类: 旧影说京【析】 |
北京颐和园的西宫门
最近看到一张明信片,标注为“北京 景山” (Coal Hill's Peking:北京煤山)的照片明信片(图01)
图01 “北京 景山”
从图中展现,可以肯定不是景山:景山附近无那样的水面,景山山顶的无图中的建筑。
图01中建筑轮廓疑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拍摄的颐和园万寿山的北麓:山顶显示的是“智慧海”,“佛香阁”和“湖山真意”。然而图前的宽阔水面,岸边的码头,两座牌坊(从规制讲应该是三座牌坊,形成大门前的“牌坊院”),在我的记忆中从未有印象。
在网友zhaohq的指点下, 参看了”颐和吴老”和 ”voodoo3”的博文,确认图01显示的是位于颐和园北面如意门西侧的“西宫门”。宫门不在游览视线内。一般人难有机会进入。加之西宫门外码头两侧的原“弓字形”驳岸现已“拉直”,码头对面分水岛尖恐略有北移,使得码头前水面明显缩小。即使从原照片的背景能辨认出“万寿山”,但很难想象西宫门前原来还有这样一片水面。
颐和园西宫门位于如意门的西侧,是昔日清皇帝乘船去玉泉山的码头。颐和园对外开放后,这处码头废弃不用,行人多走如意门出口。这处“宫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一张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國立北平研究院绘制的《颐和园全图》 (图02)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宫门的建筑布局。
图02
在出如意门(图03)之前的路左侧有一座五开间的殿堂式建筑,名为“德兴殿”(图04)。原为帝后乘船时,稍事休息之处,今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殿两侧连围墙,辟左右便门(图05)。
图03
图04
图04 2 德兴殿
图05
德兴殿后面(西边)是一座封闭的小院,沿院内砖铺小径向西直行,是一座三开间建筑,这就是“西宫门”(图06)。出了宫门,在主道的南、北侧有“南、北值房”(图07),再往西,南、北、西各有一座三门四柱冲天式木牌坊,过西牌楼即登舟码头。(图08)
图06
图07 从京密引水渠对岸拍摄原“西宫门”,可见“南、北值房”
图08
这座“西宫门”在近年出版的地图中仍可见到标注。但原来的水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09),原“弓字形”的码头修建成了陡峭驳岸。
图09 1 卫星实拍图 - 颐和园西宫门
图09
图09
西宫门外侧的三座牌楼什么时候拆除未见记载。从海达-莫理循拍摄的一张远眺颐和园(估计在1942年-1945年)(图10),已经找不到西宫门外牌坊的踪影。

图10
